李金泰楚简书法简评:超无为以至清 与泰初而为邻
本文所属专题:李金泰艺术专栏
面前一张名片:“楚简书家李金泰”,下面一行小字,“传承楚文化,弘扬楚文化”。设计简极妙极:名分、地位、目标、任务,清楚明白一目了然。没有装腔作势,没有金粉气息,不张狂,不做作,有的是实在,简朴。熟悉的人都说,一如其人。
李金泰先生写楚简,现在名气是越来越大了。还记得三年前一次笔会,名家衮衮,皆以其所擅献于大堂。独李先生一幅楚简书法令诸家瞠目:众不知其何所据也。其字似篆而非篆,似隶而非隶,似曾相识却又非的识。那遒劲恣肆、酣畅淋漓的笔画线条在六尺大宣上翻转腾挪,将篆书的曲、隶书的折、碑书的方、草书的圆、行书的活注入其间,沉雄厚重,古茂奇丽,萧散简远,一派天机。自此,人始知有楚简书法,先生也始被人呼为“楚简书家”。
楚简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书写的简帛文字的省称。近几十年来,古楚故地出土的楚简巳达一万多枚,文字总量己逾十万。这是一笔伟大的遗产,具有多学科多领域的文化学术意义。由于楚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用毛笔书写的艺术瑰宝,其书法史意义和书法美学价值无与伦比。李先生如是评价楚简:“是楚国人最先自觉地使用了毛笔,开创了文字书写的历史”;“楚简用笔画改造了线条,开启了中国书法笔画化的新时代”;楚简才是真正的“初有隶书”,楚国人“掀开了中国书法的第一页”。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地面的文化几乎被秦人的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真该感谢那些似乎是长了后眼睛的先祖吧,他们把对于现实的热爱和眷恋带到了地下,才使得现今的我们能一睹2500年前楚国文字和书法的奕奕风采。
时代呼唤艺术家,历史需要传承者。李先生早年受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功底深厚;数十年间又临池不辍,其书法已形成雄强奇肆的风格。加之他本人生于楚长于楚,楚文化浪漫绮丽的艺术基因早己根植于他的血液之中。文化艺术的底蕴和时代机遇的巧合选择了李先生,也成就了李先生。几年来,李先生闭门谢客,苦心孤诣,孜孜于楚文字的研习和楚简书法的探寻之中。于是一篇篇专论楚简书法意义的论文发表了(见李金泰《楚简宣言》、《从战国楚竹书看楚简的隶化》、《论楚简的书法学意义》等),一百多米长的楚简书法长卷《老子道德经》完成了。先生自豪地说:“想不到老了还读了个‘研’,这些就是我的毕业论文。”在当今社会,能于物欲横流中保持人性的纯真;在当今艺术界,能于浅浮躁动里保持艺术的良知,独立特行,始终不渝,这需要识见,定力,勇气和操守。
李先生的楚简书法特别讲究文字的正确性和规范化。目前文字学家们所辨识论定的楚文字大约两千多个(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死文字”),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平常书法创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与文字学界的联系,及时把他们考证定论的结果转化为我们书写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甲骨文金文的学习,以便我们文字不够用时好借用,因为楚简文字也是直接传承于甲骨文金文的。对于楚简暂缺的字,李先生的原则是“不臆造”,“不杜撰”,“不拼凑”。创作中,讲究字字有来历,字字有出处。楚简暂缺字,只可上借(甲金文字),决不下凑(小篆隶书)。一本楚简书《楚辞》,仅文字的定稿,李先生就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最后完成,由此可见李先生用功之勤和为学之慎。
人品即书品。先生为人,实在厚道,一生恪守传统道德,其书风也显现出宏博简朴高古自然的精神风貌;同时,先生又是一位深受楚文化滋养的诗人,诗人浪漫的情怀又决定了先生的书风必然表现出沉雄豪放绮丽浪漫的气质。观先生书法,于奔放热烈的笔触间,张扬着一种强烈的个性:独特新奇的艺术语言,雄浑博大的整体气势,于精微处见广大,于率意中显真情。
看着名片上“传承楚文化,弘扬楚文化”那一行小字,不由得心中升起一股暖意:集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于一身的李先生,必将有为于当今书坛,楚文化有这样的传道者,足可告慰于两千多年前那些创造了楚书艺术的先贤大德们。先生以书为道,曾有诗明志,于中可见先生之高情远致,兹引以飨同好。诗云:
春深草木茵,还甲一翛然。同庚二三子,斗酒鳖裙边。庄生梦无际,三生石有缘。迷魂招不得,赍没楚简间。韦编接复断,关门即深山。忘形移寒暑,竭智穷甲金。楚书初有隶,屈赋开新篇。先圣其有意,假余现当今。无为超至清,泰初与有邻。人言名利事,我为过程欣。既以命相许,宁负白首心!(见李先生《六十初度抒怀自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