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林理明书法作品赏析:笔酣墨畅情足气贯 书术精妙字韵悠长

夏东方/文
2010年12月23日 15:42:5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翻开林理明先生写的“刘翔征奥运”令我眼前一亮,他书写的不但文字生动,对仗工稳,而且内含哲理。书法家林理明非常喜欢它,故将其以书写下来,成为书法佳作,与它合为双璧。

其之书作佳在何处?佳在一气呵成,节奏合拍。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具有笔酣墨畅、情足气贯、笔法精妙、极穷书法线条形质美的艺术特色。

平心而论,书写好这幅书法不容易。因为句中有个“严”字,“飞”字,均以繁体字写出,如果书写时不求变化,或变化不当,让形态不同或变化生硬的两个字出现在一幅小作品里,很可能阻断点画气韵、打乱运笔节奏。气韵欠连贯,节奏不合拍,何来整体感譬以这样的方式书写F来更是不易。林理明先生深知此理,早有熟虑,根据章法的需要赋予它们以大小、轻重、肥瘦之别。在运笔用锋上,注重了书写技巧上的起伏顿挫、提按婉转、八面用锋、滚动运笔的阴阳笔法,使中侧锋交错使用,中锋取劲、侧锋联妍、点线造型极富变化。突出了书写线条的意象美,表现了作品的线条、神韵、形质、阴阳交替,刚柔互补。由于书写线条变化自然,穿插适度,因而使作品整体气韵连贯;节奏感强,极富书法线条形质美,让人观之如闻临水弹筝,虽时有骤响去口不失清音袅袅。加上通篇连贯,疏密得体,轻重适宜,又暗合唐人虞世南之议:行草书要“如型壁,而复虚”。这样的书作
,如今实难多见。

书法是抽象的线条艺术。读书法作品的主要目的,不是识字、读句,而是欣赏由点、横、竖、撇、捺的变化和穿插所形成的各种书体的线条形质美感。变化越妙,穿插越奇,美感越足。变化有章可循,穿插有法可依,但要循规而新奇横生,守法而无书写习气,书者必须情泻毫端,任其恣肆。林理明先生能赋予行、草以这样的美感确实不易。繁简体文字结合书写为条件所限,写好难度很大。林理明先生迎难而上,终于使自己的书法作品登上大雅之堂,已经赢得若干观众,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以“翔”、“场"为代表,其形态变化似有骇兽欲驰之势,把静中寓动、动时还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清代人所着《书法约言·论行草》中有句:“作行草文须以取型,以转取致,兽骇意将驰。”对照古人所论与理明所书,可以认为二者乃互为注解,仿佛清人之论是对林理明先生之书的理论概括,而林理明先生的书作,是对清人论断的艺术体现。不是么?二者的统一,象是对所有艺术品的要求,书法亦不能例外。林理明先生以凝注浑重的笔墨书写行、草象征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在我看来,不失为奇思妙想。林理明先生下笔伊始,便显神功,一路挥去,既不见半笔滑痕,亦难寻一点涩滞。笔画刚劲,起行收笔,笔笔到位,无拖笔、胡涂笔,更无当代流行的只讲说法“线构"的秃锋乱磨笔。细察单字,转折常有突兀却自然和谐,笔墨趣味良多。事成总有因,林理明先生更爱书写行、草书体,其得美的原因是什么?是他自幼爱好广泛,尤其酷爱书法,常临汉魏碑帖而颇有心得。林理明先生八面用锋、滚动运笔,书写中,中侧锋兼施,方圆笔互用,开创了阴阳书体;入行草而用,笔势生动,美观大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旦学成,谁能埋没?从林理明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他的艺术光芒恐怕无人能够轻易掩盖了。

需要说明的是,林理明先生无论书写行、草已取得成就,他以很自然的书写风格,创造出“极鲜明的艺术个性”。写出了新意,却又以平常心对待书法,无意炫耀,近乎天真。如此下去,其书艺还会攀升。赏罢林理明先生的书法,再理解书写的内容,真有沐浴、更衣、焚香之后捧读线装书之感。纸香、墨香、字香、文香,四香皆溢;鼻舒、眼悦、心旷、神怡,四享俱佳。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