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山
张坤山是位风格型书家。他极力摆脱那种潮流化书风的约束和冲击,在脑海中不断清理那些艺术浮叶,努力写出风格,创出自我。在创作中,他主张宁可格调、境界稍逊一筹也不与人同,以重个性斥平庸,重风格而非雷同为自己的创作基点,将追求个性化的标尺框定在一种较高的刻度之上,并试图在作品的观赏层面得到某些良性的印证。比如追求大气,力避局促精小,以显其博大浑穆;追求超迈,力避软弱浮滑,以显其精神气格;追求自然,力避做作牵强,以显其纯真本色;追求拙朴,力避俗甜姿媚,以显其深沉典雅;追求气韵内涵,力避巧饰外露,以显其神韵自得。这种个性化与境界化较为默契的融合,促使他的创作展现了一种建立在高境界、高规格基础上的个性表现。他的作品,用笔遒健,力透纸背,使转果断,变化多端,逆侧之锋皆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且润燥相间,浓淡适宜,境界当在老辣纷披与含蓄蕴藉之间。加上隶书、章草、金文笔意的穿插运用和交替出现,使用笔达到了一种较为熟练且丰富多彩的境界。在结体上,他重视对险势的操作和运用,重视在单字的构势和整体章法的布局上打破平正以求欹侧,不写常人易读之笔,不作常人易临之体,在出奇制胜上做文章。在他看来,无奇险之书则无韵律可言,无变化之书则无格调可言。
在充分展示个性风格化的同时,张坤山始终不移遵循着一条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的途径。平时,他以“二爨”笔意创作长联,轻松地运用金文笔意运行,汉隶笔意参差其间,兼糅章草捺角笔法为补充,使作品增加了深度和难度,似有非楷非隶、非草非篆之感,使人不难想像出他对传统的把握和对古人经典力作的贯通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时他以傅山之笔写大草,吸取一点张瑞图、王铎和于右任笔法,更显线条劲健,体势连绵,气脉畅达,开合自如。他不赞成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力倡要站在古人的肩上去大胆地发挥和揭示书法的本源和内涵,拿古人的笔法、墨法、章法去展现今人的情怀和境界。从张坤山的书法作品中似能窥见到一种相对性和辩证观。对传统渊源的挖掘、痴迷,并未使他放弃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吸取渗透。相反,他的创作观念随着传统根基的不断增厚,而愈来愈强烈地期盼调整和更新。无论是对“现代派”还是“学院派”,甚至是日本的“前卫派”,他都能从正面予以借鉴、运用和提炼。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对现代意识的接纳和承认,反映出他对书法创作核心意义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