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锋:是何神技?
祝嘉,字燕秋,海南文昌人,1948 年定居苏州,毕生致力于书法研究、创作、教育,是我国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
祝嘉先生的书法与其理论紧密结合结合,他四体具精,一生临摹百遍以上的碑帖130余种,并力主“全身力到论”故其书法碑帖交融、老辣苍润、浑厚古拙,内蕴丰富。晚年融合汉魏开创了独特的章草书风。
祝嘉先生一生主要成就有四方面:
1.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书学史》;
2.率先提出书法高等教育问题,并设计教学框架;
3.开创现代书法比较学,书法批评先河;
4.力倡“全身力到论”是传统实力派的表率。
《裹锋辩论》
裹锋者,多是用指运笔,“管随指转”的。这样笔毫就会像合绳一样纠纽,使外层副毫把笔锋包裹,不能展开,与古人所说的“万毫齐铺”相反。
虞世南《笔髓》说:“横毫侧管,则钝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枯干而露骨。”管侧则锋偏,横扫过去,画是可以肥些的;笔锋垂直,则会枯干露骨,毛病就在于裹锋上。笔锋受裹,墨不易下,那当然要枯干露骨了。
梁武帝萧衍《答陶宏景书》说:“执笔宽则缓弱。”“管随指转”,当然执笔不会太紧,笔力是不会好的。苏东坡的“把笔无定法,要使弱而宽”,所以笔力也弱。
他自己也说他不善写大字。虞世南《笔髓》又说:“每作点,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健矣。”要知道,写字是要用力的。
李斯说:“下笔如鹰年攫拿。”钟解说:“点若山颓。”王羲之说:“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所以蒋和《书法正宗》说:“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
包世臣是主张抓笔不要太紧,“管随指转”的。他也说过“万毫齐力故能峻”、“副毫不裹锋则墨受运”、“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干纸上也”等话,但他是常用裹锋的。吴山子对他说:
吾子书专用笔尖直下,以墨裹锋,不假力于副毫,自以为藏锋内转,只形薄怯。凡下笔须使笔毫平铺纸上,方四面圆足,此少温(李阳冰)篆法,书家真秘密语也。
这是对包氏用裹锋的批评。包氏好像也知道裹锋的不合理,所以有上面“万毫齐铺”等说话。但总拨不开裹锋的纠缠。从来也自知其误,所以说:
余既心仪道丽之旨,知点画细如丝发,皆须全身力到。始叹前此十年,学成悬肘,不为虚费也。
但指一动,则虽两只脚用力,肩背用力,左手用力,也不能把全身的力达到毫端了。古人“笔力惊绝”之理,包氏是知道的,但迷信运指之说,就变成空想了。
他也知道“颇伤婉丽”,笔力是弱的,但弱的原因是在运指,他始终没有找到。
他对于王羲之从献之后而抽其笔不脱的故事,都忘记了。
在《艺舟双揖·完白山人传》中就极力主张运指写字,而驳斥钱鲁斯的“指腕皆不动,以肘来去”的运腕法。
在《记两棒师语》中,也极力去找运指的根据,证明刘墉是运指的。伊秉缓是刘墉的学生,伊说:刘老师的方法是“指不死则画不活”,本来是很对的,但他不相信,又找到刘墉姓周的侍书,说刘墉写字“使笔如舞滚龙,左右盘辟,管随指转”。
且证明刘墉“对客作书,则用龙睛法,自矜为运腕,其实非也”。找出刘墉侍书人的话来推翻伊秉缓所说的刘墉运腕之说。
但他到了晚年也觉得裹锋之不足恃了。所以《与吴熙载书》中有说:晋字宋拓,人间罕见,但得一二裹笔,方自诩为盛业,何能更知其实为下乘乎!仆学裹笔,廿年而后得,继求之古,悟其用意伤浅,力克除之。
又十年乃见裹笔与用逆相近,而实悬殊也。用逆以换笔心,篆分之秘密。裹笔则如词章家之倍犯蝉联,按歌家之啾发投曲,拳勇家之接步靠手,虽不能尽废,要不可恃为当家也。
依他自己说,他研究裹锋,实践裹锋,有三十年了,以这样一个大书家,经过三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不能说他不深知裹锋的利弊了。而他所论如此,后人还去学裹锋,不成了呆子了吗?
说到“管随指转”,也不是容易的事,要下不少苦功,才能运用,无怪包氏“廿年而后得”了。但这却是集九州之铁,铸成大错了。包氏又说: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所为,骨者毫所为,血者水所为,肉者墨所为,锋者笔之精,水者墨之髓。锋能将副毫,则水受摄,副毫不裹锋,则墨受运。
这一则说得很好,锋一被裹,一切都发生问题了。他到了晚年,确悟到裹锋之非,他在《与吴熙载书》中有一段说得最深刻。他说:
二王真、行、草具存,用笔之变备矣,然未尝出裹锋也。唯南库本《十三行)“收、和、颜”三字,有一二裹笔,自系宋人摹镌,问以己意。非其本然。夫字始于画,画必有起有止。合众画以成书,合众字以成篇。每画既自成体势,众有体势者合自然;顾盼朝揖出其中,迷离幻化出其中矣。裹笔则专借他画以作此画之势,借他字以成此字之体,健者为长短排阖之雄,弱者为便辟侧媚而已。
他在《艺舟双横·历下笔谭》中说:
至于作势裹锋,敛墨入内,以求条鬯手足,则一画既不完善,数画更不变化,意恒伤浅,势恒伤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完全承认裹锋的错误了。
上面说的字要有筋骨血肉,若用裹锋,则四者都发生问题。锋被裹则不能开展,字就不容易有筋有肉,裹锋则墨不容易下而枯干,字枯干则不可能有血,只存如柴之骨了。
我是一向主张运腕力的,学钱鲁斯的“指腕皆不动,以肘来去”。我教青少年学书,也是悬臂运腕的。处处用逆,处处都涩,写寸以上字,都会瑟瑟有蚕食声,笔力都好,都雄厚,没有浮滑薄弱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