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谈拍卖市场中的国人面子观:面子与里子

贾廷峰/文
2015年06月03日 10:35:1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中国人对面子的喜爱与重视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日常词汇之中,“要面子”所以“讲面子”,然后“争面子”之后便要“顾面子”,但是也不保准一个意外最后“丢了面子”。社会观察者认为中国人的面子观主要源自过去的“士大夫精神”,其根源在于对个人对集体认同感的重视与渴求。常言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中,面子成为了生活处世的核心。然而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有了光鲜艳丽的面子,自然有了潜伏在公共视野之外的里子。面子是外套,里子是内衣,面子的受众是世界,里子的观众只有自己,如何平衡面子和里子的微妙关系,这是一个耐人深思的命题。

拍卖场是艺术品交易流通的场所,也是国人“面子观”大放异彩的最佳舞台。一部分竞买人之所以选择某个拍品,通常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具备的艺术或投资价值,而更多的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社会含义:竞买人可通过竞拍这种消费行为向外界传达其个人品味、收入,以及偏好等诸多信息,这些都将成为其他人评判他们社会层次的重要依据。这种消费品和个人身份地位划等号的拜物主义消费观,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竞拍市场上“打肿脸充胖子”的有趣现象。

一批备受业内关注的拍品,经历了一场场明争暗斗分毫不让的举牌大战,最终以令人瞩目的高额落槌价名花有主,媒体争相报道,拍卖会现场一片热闹欢腾;然而谁人知道,镁光灯之外,繁荣的数据背后,竟是买家最终因个人原因而拒绝付款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

情况无外乎以下三种:竞买人外强中干,在未对拍品预估价格和个人预算做一个宏观把控之前,受到会场竞争气氛的感染,逞一时之强,冲动抬价,落槌之后,如梦初醒,又不愿意为自己的任性买单;抑或前期准备不充分,对拍品的真伪度辨别度不够,导致落槌之后依然无法认定拍品真伪,最终以假货缘由拒绝付款;再者,竞拍者中也不乏“空手套白狼”式的投机者,竞拍成功之后欲以高于成交价的价格转手,试图从中赚取差额,但因未及时找到下家而不愿支付高额款项。

究其内因还是面子和里子的问题,挣了面子伤了里子,坏了里子反过来伤了面子。

造成此种局面并非单方面的原因,换个角度来看,拍卖机构内部缺乏一套完整严密的追责体系,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竞拍者的失信行为,影响了拍卖流程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类问题,目前已有国内拍卖行采取了相应措施:以诚轩拍卖行为例,去年一名买家竞买成功后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支付画款,逾期10天之后诚轩拍卖行果断援引法律程序,给违规买家送达了法院传票,最终买家在第一时间结清了尾款。

可见国内拍卖市场纵然问题丛生,依然存在改善和优化的空间。面子坏了,先从里子里找原因,这里的里子就是一套完善的内部制度。让面子和人情退居二线,以诚信为基石建立起行业内严谨信用系统,将参与违规交易的单位或个人列入信用体系黑名单,必要时刻拿起法律武器,给予态度坚决的制裁,由里而外地净化中国当下的交易环境,保证艺术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

要面子,也要讲里子。面子与里子孰轻孰重,正如电影《一代宗师》中这句意味深长的台词:“人活一世,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面子要干净,可是里子受伤出血也会染到面子。”  追求面子上的干净漂亮,还得从里子抓起。自内向外去了虚火,消了浮肿,通了经脉,活了气血,才能换来真正挺拔的脸面与精神。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