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艺术品市场:曙光虽初现 来路仍艰难

2014年12月05日 15:15:32  来源:紫荆网

11月4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3.77亿人民币,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这一竞拍,创造了中国收藏家海外竞拍西方艺术品的最高价纪录。

如今,不但全世界都有中国旅游者,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也在“满世界乱窜”,诸多“土豪”行径让草民看客发出“富人的世界看不懂”的吐槽,也让业界一些评论人觉得持续了两年多“沉寂”与“调整”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貌似可以初见曙光。但2014全年拍卖市场的资金吃紧、资本观望的趋势仍是主流。

如何“找粮”成为关键

自2012年始,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已经两年有余的“缺乏眼球”和“没有爆点”,持续至今年,拍卖行面临“征集难”的问题尤为凸现。北京匡时副总经理谢晓东认为,随着市场的推进和拍品的不断沉淀,很多收藏家买入作品后就不出手,保持观望,所以市场可供选择的作品越来越少。在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看来,“征集难”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虚高价格作品的现在持有者还无法接受拍品回到正常的市场价格,所以这些作品短期内不会大批量出现。因此,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以缺乏看点为特征的本轮调整还将持续两至三年。

“无米之炊”的难题,所有的拍卖行都在面对。2014年,内地拍卖行的“找粮”妙招,表现在对专场拍卖的学术策划、对拍品的深度研究、形成以学术赢得交易的营销模式和承担更多文化教育及宣传的社会责任等诸方面。

北京保利长期举办各类学术性主题展览、联合开展鉴证备案、艺术新锐评选活动;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期间基于“大观——齐家万象”专场,梳理齐白石、老舍、许麟庐等名家旧藏佳作;北京匡时全年打造大型公益文化品牌活动“艺术体验季”,以新的文化视角展开战略营销;北京匡时的“中国书法”专场、北京保利的“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上海朵云轩的“朱昌言藏吴湖帆书画”专场、中国嘉德的“突破与超越:8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专场等,均显现有特色的学术品位。以专场带动拍品的学术化发展,是拍卖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规范、成熟的拍卖行而言,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当前的关键亦在于其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