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艺术市场迎大考
又到一年秋拍季——从本月中旬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迎来一个“大考时刻”:半年的征集成果,市场的接受能力,市场参与者的激情和决策,都将随之带来答案。尽管拍卖尚未开始,但是“今明两年市场形式严峻”的判断不绝于耳,什么原因导致市场低迷,萧条的市场行情下是否有新的机遇?这些都是困惑市场需要分析的问题。
11月中旬开始,中国嘉德、北京诚轩、北京华辰、北京荣宝等一线艺术拍卖行将陆续迎来市场检验:征集成果的市场认可度,市场的投资热情,资本的关注角度都将面临参与者的“指摘”。在“深度调整期”的阴霾之下,市场中介们都在刻意的进行着调整,如服务的精耕习作、拍品的质量梳理、拍品的推展手段,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现状】
如今市场处于一个矛盾的阶段:既差钱,又缺货。不过所差的是关注重点艺术品的钱,所缺的是市场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大货。矛盾的状态凸显了这个行业的浮躁情绪:偏离市场正常发展的逐利心理和为数字欣喜的面子工程。市场矛盾的存在导致经营者的“逐名逐利”的需求受挫,进而影响经营者的市场判断预期。
相对于多年对大客户的厚爱,市场中介对于基础藏家的重视在过去十年内始终在低位。基础藏家确实难以替代红火的明星表现,但他们却是庞大的分母组合。市场好了捧明星,市场差时想群众——在眼下低谷行情中,小微买家享受的服务是否可以得到提升呢?不求厚爱,哪一家中介能够做到对大小买家的一视同仁呢?
【服务】
造成市场低迷的原因繁多,但一条确实不能忘记:无论在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还是在新中国恢复艺术品拍卖的二十多年间,对于藏家的教育是缺失的,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伪学术教育现象,而没有做到真正的伴小藏家共成长,更不见一家中介服务机构推出的“助力小藏家成长”服务。满眼可见:中介服务对明星买家的笑颜。于中介而言,每一个客户都是衣食父母,但穷父母的成长需要的引导服务,一级市场不做,二级市场也不做,两个市场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去财富新贵群体的招商,以求募集不稳定的游资和滚烫的热钱。
“中国拍卖市场是不成熟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中介市场的决策层是不成熟的,至少没有整体健康发展的思路和风险,各自为战,争名夺利,奋力拼搏的背后都是利益厮杀,最终汇成了一个七零八碎的艺术市场,当然不具备风险抵抗能力。
【取暖】
曾经有人呼吁:市场不好,参与者应该“抱团取暖”。这是一种笑话观点,平日里不见团结,表面一团和气,私下抢货抢人,到了危急时刻谈抱团,无异于空谈。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自由的,市场资本的选择也是自由的,这种松散的共生方式只能造就个别市场经营能手,不会出现造就市场发展的“史诗英雄”。因此有人戏言:现在所谓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低迷,实际上就是几家公司的生意不好做了而已。
为什么在市场不好时,苏富比、佳士得的生意仍然红火,而每一场成交的性价比明显高于国内。为什么中国富豪宁愿去境外挥金,而不在国内培土?一些问题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