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狂购艺术品为哪般
美国当地时间11月4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微博]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梵高静物油画《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3.77亿元人民币),买家就是华谊兄弟(23.500, 0.00, 0.00%)董事长王中军。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不是中国富豪第一次在海外艺术品市场上发威了,非常巧合的是,就在去年的11月4日,大连万达[微博]集团以2816万美元(约1.7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竞得毕加索名画《两个小孩》,而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虽然中国富豪喜欢把这些“土豪味”十足的购买解读为投资收藏,但如果将其看成一笔买卖,近年来中国富豪热衷海外购买顶级艺术品实际上则是一笔非常精明的买卖。
猜想一:
竞得天价拍品自有强大广告效应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这几年很多天价拍品的背后都有企业的影子。中国的新生代富豪们不同于老一辈富豪们喜欢购买玉器、木雕的传统趣味,他们更热衷的是顶级书画,不仅频频出现在国内的艺术品拍卖会上,而且越来越多游走于国际拍卖品市场。在之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世界最大的两家艺术品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最近几年中国买家的购买力让他们惊讶,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各个拍卖行的必争市场。
在国内企业收藏家圈子里,王中军和王健林都是大哥级人物,他们之前购买的顶级艺术品不在少数。但如果把中国富豪热衷海外购买艺术品看作是一笔买卖,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公益慈善行为、广告公关、抵御通胀、另类投资、拓展文化产业以及合理避税,这些都是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昨天王中军3.77亿元买下梵高油画后,各个网站铺天盖地都是华谊兄弟的新闻。而去年万达买下毕加索名画后,各种新闻采访、微博访谈也都紧接着推出,成为一场成功的企业公关。更早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俏江南[微博],早在2006年绝大部分企业家还没意识到天价艺术品的强大广告拉动作用时,董事长张兰就以当时的天价2200万元拍下刘小东的油画《三峡大移民》,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很多人就是通过这件事知道了俏江南和张兰,此后的6年时间,俏江南做成了拥有20家直营店年销售额4亿元的高端川菜品牌。
猜想二:
艺术品定价随意 转移财产更方便?
对中国富豪热衷海外购买艺术品的潮流,很多人还有一个猜想:转移财产。如果这一猜想成立,艺术品买卖的确是向海外转移财产的一种更为隐蔽且安全的手段。相比之下,地下钱庄洗钱、注册离岸公司、购买豪宅等方式就显得“品位低下”。
目前中国富豪们海外转移财产最重要的手段应该是在海外购买豪宅。统计数据显示,仅2010年,中国赴海外买房资金就达到50亿美元。2012年6月,一对中国夫妇斥资3450万美元买下了美国加州一座凡尔赛风格的豪宅,这笔钱如果今天用来购买顶级艺术品,还买不到梵高的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
为什么艺术品交易会成为向海外转移财产的新渠道?最重要的一大原因就是艺术品的定价比较随意且难以核实真假。同样一件艺术品,可以定价500万美元,也可以拍到5000万美元,理由很充分:千金难买心头好。
行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具体操作可以是由富豪从国外合作者手中购买天价的艺术品,成交后,合作者扣除部分提成,再将剩下的钱转入中国富豪在国外的离岸银行账户。即便政府监管部门上门核查,买家也能拿出收据和艺术品,但没人知道艺术品是不是赝品。不过,这种操作多见于国外一些小拍卖行,像苏富比和佳士得这样的百年老店,是不太可能冒这么大风险的。
猜想三:
国内赝品太多海外分散投资
相比以上两大猜想,中国富豪们更愿意将自己频频购买海外艺术品解读为对艺术品的热爱,目的是投资收藏。比如收藏家陈启良在听闻王中军以6176.5万美元买下梵高油画后,就在微信中感叹:“当你拥有过百亿的资金时,你又是怎么用呢?艺术品收藏才是精神的终极去处。几亿元就拥有世界著名的艺术品,值!”而富豪们的投资收藏为何从国内艺术品市场转向国际艺术品市场,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掌门人郭庆祥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因为国内艺术品赝品太多了。
从近十年来顶级艺术品的价格表现来看,投资艺术品的确可以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统计学专家Christopher Lewin也认为:在高通[微博]胀和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应该选择艺术品作为投资工具,因为它最为稳妥、最能赚钱。西方许多企业就都非常重视艺术投资,有些财团,企业的藏品甚至达到了博物馆级别。成功案例如美国著名的纽约现代美术馆,就是1929年由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儿媳出资兴建的。盖茨也很喜欢收藏艺术品,据说藏品已有6000件。
前车之鉴
日本富豪当年海外狂扫艺术品 不计成本炒作风险大 急需资金或面临变现难
不过,大手笔买入顶级藏品显然也并非毫无风险的事。这方面,日本富豪曾有著名的失败案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涌入欧美艺术品市场扫货。1987年,大昭和纸业公司董事长齐藤良平就敢以1.606亿美元买下雷诺阿和梵高的两幅画,其中雷诺阿那幅7810万美元,梵高的《加歇医生像》8250万美元,创下当时油画交易史上的最高价。但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一些银行及大企业为了回收资金,纷纷将从海外重金购入的艺术品折价抛售。据说,当时用于抵债的艺术品堆积如山,相当一部分艺术品再度流向海外。日本收藏界后来反思,在众多买家不计成本的炒作中,这些名家画作失去了基本的艺术价值,风险系数被无限放大。
日本富豪们当年海外扫货的行为跟今天中国的富豪们何其相似,对此行家提醒: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对艺术品本身价格影响不大,但企业对资金链非常敏感,企业一旦陷入资金紧张,便急于将艺术品套现,而艺术品又属于套现比较难的品类,极容易造成艺术品价格大幅缩水,为企业带来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