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态度决定一切之收藏的态度

2014年07月14日 10:15:4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曾把中国足球队带进世界杯的神奇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足球如此,收藏亦然。

收藏是一门金钱+感情+知识的活儿,不仅要有实力、有眼力、有信心,还得有耐性,并且时常与同好赏玩,在藏玩之余进行研究,方能体现收藏之乐。不过,中国近亿的收藏爱好者中各色人等皆而有之,对待收藏及藏品的态度自然也有着天壤之别。

亦买亦卖 以藏养藏

持这种玩藏态度的收藏爱好者最多,即使原本不打算卖,但因种种原因哪怕转让过一两次也可计算在列。在我认识的收藏玉石玉器或瓷器的朋友中,以藏养藏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家手中的藏品越来越多,占用资金量也越来越大,而初期淘进的藏品很可能随着眼界的提高而不再满意,这时候抛出一些普品,腾出资金收购自己心仪的藏品便成为顺理成章之选。

一些藏友在入行一段时间以后,以藏养藏的需求甚为迫切,有的干脆开起了网店,以实现藏品的交流与升级换代。不过据我所知,此类玩家几乎都有那么一两件心仪的“镇宅之宝”舍不得出手,新淘进的心爱之物也不会很快转让,所售只是一些比较过时或现在看上去比较粗陋的东西,并且即使这样也得有一定盈利才会出让,因为只有赚钱了,才能真正做到以藏养藏。而这也正是许多收藏品价格一路上涨的重要原因。

只进不出 以藏为主

当然,也有如貔貅般只进不出的藏家。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在长江边玩瓷片,也曾拜当地文物商店的专家为师,家中藏品过万,仍不停收集,也从不转手。

以他的藏品档次来看,价值最低的仅值几百元,价值最高的至少也得几十万,即便按千元一件的均价计算,也早已是千万身家了,哪里还用得着辛苦打工?但这位仁兄却不以为然:藏品价值逐渐攀升虽然让人高兴,但自己的藏品不会转让,没变现的东西只是徒有理论价值而已,再说藏品毕竟只是藏品,不能当饭吃,自己该干嘛还得干嘛。在他的指点下,我也在古玩市场上淘到两件晚清瓷器,虽然价值不高,但也算拥有了两件真正的“古董”。

有的收藏家境界更高,虽然是自己重金买进的藏品,却愿意无偿捐献出来,供世人欣赏。大收藏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一生捐献的藏品在当时便估值逾亿,其中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等稀世珍品,件件堪称国宝。

急功近利 权当炒股  与只进不出的“貔貅”相反,有的人一旦买进了几件藏品,就满怀期待地等着藏品尽快升值,将藏品当成了已然送进爆米花机的玉米粒。一位朋友买了两件玉器,每过十天半月就会打电话问一次和田玉的行情,然后就追问他收藏的玉器又升值几何。因为他当初买玉器时曾让我给他掌眼,这下倒好,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了,这掌眼的代价是不是大了些?有一次实在把我问烦了,当他习惯性问及他的玉器又升值了多少时,我没好气地答了他一句:我看你是用手机打过来的,就算是升值了,升值部分也没有你经常打电话问价所花费的话费多!

期待大漏 一夜暴富

在形形色色的寻宝节目中,此类收藏爱好者并不少见:对自己所要收藏的东西不甚了解甚至一窍不通,却总希望买到价值连城的宝物,实现一夜暴富的目的。抱持这样的收藏态度,价值不高的藏品自然也就成了难入法眼的“小玩意”,所选必然高大上,诸如瓷母、中秋帖、越王勾践剑等举世无双的“藏品”随之被搬到了鉴定台上,其结果可想而知。更令人不解的是,在鉴宝专家指出真正的孤品现仍存于博物馆之后,一些藏家仍坚持认为自己所藏为真,倒是专家们看走眼了。实际上,此类藏友期待一夜暴富的态度其实并不适合搞收藏,倒似乎更适合买彩票,至少彩票中奖致一夜暴富的几率怎么也比买到举世无双的“孤品”高出许多。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