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福建东南2014春拍即将举槌

2014年04月29日 10:53:3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据悉,福建东南2014年春拍已经准备就绪,将于5月24至25日在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槌。本届拍卖会开设的六大专场中,囊括了寿山石、金石篆刻、他山之石、茶道具、沉香、珠宝玉石等门类的众多艺术精品。与当代的美术作品相比,一些有年头、有故事、有传承的藏品展现了本届拍卖会的另一个特色——怀旧情怀。其中,一枚吴昌硕为任伯年刻的花押印就属于这类藏品中的代表,此印不仅展现了吴昌硕老辣苍劲的刀法与超凡的空间布局意识,还见证了海上双臂的交往与友谊,递藏至今实属难得。此外,寿山石雕专场则汇集了林清卿、周宝庭、王雷霆、郭功森、郭懋介等已故雕刻大师的经典作品,这些故人旧物的集中亮相,不仅唤醒了整个行业的集体记忆,也复活了人们针对怀旧的审美情趣。

激活记忆,重温寿山典范

2014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众人对于过往的无限追忆,随即传唱大江南北。正如所见,歌者轻轻地一问竟然触动了所有人的共鸣,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回忆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要性。文才贤士常用“珍贵”来形容记忆,一方面说明该被记忆的事物一定刻骨铭心;另一方面说明能被记忆的事物太过美好而从未想去忘却。在寿山石雕界,该被记忆的人与物绝对不会太少,其中周宝庭就是最该被人们记住的一位雕刻家。作为“东门派”的代表人物,周宝庭的艺术创作不论印钮、文玩,仰或人物、古兽,其简练、概括的雕刻手法,创造出了寿山石雕中难能可贵的古朴风貌,寿山石雕珍品夜场中一对旗降石古兽钮章深谙拙朴之道。另一件王雷霆作掘性蛇匏石《山林隐逸图》薄意摆件,则表现了古代文人出尘入世、孤高清寂的思想情怀,直追宋、元古风。不管题材,还是作者本人都唤起了人们对于过往的怀旧情愫。尤其是寿山作为“四姐妹石”之一的蛇匏石,更是难得一见,在寿山石开采史上也是尘封多年的旧事。

睹物思人,再续寿山往事

怀旧的直接表现就是睹物思人。《论语》有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为一种精神体验,正是因为过去的事物丢失的太快,以致渐行渐远,才让世人顿生留恋与不舍之情。但值得庆幸的是,故人常会留下遗物来抚慰世人。在寿山石雕界,如林清卿、周宝庭、王雷霆、郭功森、郭懋介这些艺术家的离去都曾唤起人们的不舍之情,而他们流传于世的作品,却在时时提醒我们曾经的存在与往事。作为薄意艺术的里程碑式人物,林清卿的传世作品均被视为典范。如一件林清卿作高山石《渔家水作田》山水薄意摆件,诗情画意令人心开一境。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作品经过数代递传却因时局变迁而屡遭劫难,尤其是在乳白色的质地之上,发黄的包浆更是忠实地记录了这件藏品不平凡的经历,今日重现更是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作为薄意艺术的继承者,郭懋介成为林清卿之后最为重要的薄意雕刻大师。他的创作常取材于复古的文人题材,尤其是他通过刻刀对古人田园生活的还原与追慕,显示了作者寄情于景的怀旧意识。面对这些作品,我们的怀旧之情会在人与物中间不断的叠加,如此次春拍中一件郭懋介作田黄石岁寒三友薄意摆件(77g)正是此一例证。作者依形就势巧施薄意,刻画松、竹、兰于石上,参差有序而刀法自然,生动的形象仿佛在轻轻地向我们诉说作者的文人情怀。

怀旧意识,唤醒美学价值

不管承认与否,怀旧意识早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的国学热、收藏热以及汉服唐装热,正是人们对文化传统向往之情的集中表现,其间就流溢着人们的怀旧意识。在寿山石领域,虽然杨玉璇、周尚均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杨氏的人物圆雕与“尚均钮”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经典记忆,更有继承者代代相传由他们开启的寿山石雕技艺,并在传承中创造着经典。究其根底,怀旧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审美对象。如赵静荣在《怀旧——永远的文化乡愁》一书中所言:“记住过去总是受益无穷的,当过去远离了现在,过去也作为被观审的审美对象而具有了无穷的魅力。怀旧情结得以维系的前提就是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必然距离,时空距离促成了心理距离,也成就了审美的心态,铸成了审美对象的魅力。”推及寿山石雕,这些曾经和现在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故人旧物,怎能轻易地从我们的记忆中消逝。而事实上,我们不但不曾忘却,而且也开始体味其中独有的怀旧色彩,去审视那些由时间阻隔开美学价值。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