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歌2013秋拍开槌在即
北京九歌2013秋艺术品拍卖会于2013年12月27—31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举办。此次拍卖会共十一大专场二千余件精品同时亮相。其中中国书画包括犹今—中国书画一、集萃—中国书画二、昧古—有竹斋藏古代书画专场、翰墨芥子—名家小品四个专场,涵盖了当代、近现代、古代的重要艺术精品。瓷器杂项也是精彩纷呈,五大专场涉及莹润奢华—尚品珠宝翡翠专场,雅艺新秀—油画专场,雅玩清赏—瓷器杂项工艺品专场,庄严妙法—朔云山房藏金铜佛像专场,传神—法国古典雕塑专场,域外奢华—欧洲宫廷古典家具专场,博古方胜—热河行宫·宫廷御用家具及陈设文玩专场。各自争芳斗艳,精品叠出。
犹今—中国书画一,作为当代书画汇集了张仃、范曾、刘大为、黄永玉、周思聪、冯远、等当代画坛之砥柱,梳理出当代画坛各门类的文脉。其中黄永玉《飞跃明天》、刘大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冯远《牧牛图》,皆以精彩的画面,向社会公开展示。
黄永玉 飞越明天 纸本设色 镜心 96×179cm
备注:萧平题。黄永玉为中日友好协会创作并展览。
着名美术史论学者陈履生对黄永玉的艺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难随诗意青天去,只在荷塘浅水边。”黄先生不拘成法,工则细致入微,放则狂笔乱扫,其中有画有拓,随遇而安。又有抽象一格,其花非大如碗可比,往往占据满幅,实乃梦寐之像。其气度,品性直追大千父。
此幅辛未年之作《飞跃明天》,恰好落款此句。创作于1991年夏天,彼时的黄永玉刚好完成了一次丰富的艺术旅程,即“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蓬勃而富有朝气,正是画家彼时彼刻的心情写照。画面大笔挥毫却含蕴含清雅,在易趣中不乏宁静,水鸟的造型生动别致,特有的黄永玉笔意把鸟儿飞翔的动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芦草随风浮动,掩映着杳然生趣。色和墨的辉映典雅别致,丰富的线面感给画面增添了视觉冲击力,这就是黄永玉绘画的精妙之处。
吴山明 巴黎印象 纸本设色 镜心 96×90cm
薛永年说:上个世纪中国画最突出的成就在人物,水墨人物画以‘现代浙派’为一大劲旅,而出身于“现代浙派”的吴山明又开创了不同师辈的‘当代吴家样’,贯通传统与现代,融会人物与山水,形神并至,笔境兼夺。人物形象化入了氤氲的自然,神韵生动。其意象、境界和笔墨之美,显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此《巴黎印象》是2002年吴山明赴欧洲写生时的写意小品,图画一襁褓中的睡婴,周围花团锦簇,几只和平鸽错落画面,水墨氤氲,笔调细腻,充满着安逸和谐的气氛。
周思聪 水乡情 纸本设色 镜心 67×44cm
在这幅《水乡情》中,周思聪以一位少女为主角,成功地借助速写的灵动、写意画的笔墨、儿童画的雅真,改造了刻意求实的写实作风,形成了疏简、虚淡、空明、雅丽而依然充实的艺术语言。人物变而愈美,神秀而体壮。环境以少胜多,点到为止。用笔简无可简,自成描法,若断还连,外柔内刚,虚中见实,秀而厚,劲而苍。用墨更加惜墨如金,干中见湿,似有若无中形成某种斑驳陆离的肌理感。布色则以灰白色块与鲜明补色比衬,合雅明丽。整个画面朴素、自然、真诚、宁静,暗示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感受。
杨晓阳 巴黎印象 纸本设色 镜心 68×68cm
杨晓阳针对中国的美术学院的西方模式的写实艺术教育体系进行反思和质疑,提出了“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三大构想,此后他陆续在各种报刊上一论再论以至十论“大写意”。这出于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把 “大写意”从技法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力图宏观地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和特性,可以深入思考当代中国艺术如何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身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值得关注。尤其可贵的是他不仅不断建构和完善他的“大写意”理论体系,而且躬行实践,致力于大写意水墨人物画的创作。这幅《巴黎印象》则是杨老师06年的新作,用率意的笔法写教堂一角,墨色琳琳,线条奔放,充满着静怡气氛。
刘大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纸本设色 镜心 130×351cm
着录《刘大为书画集》P18-P19,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6月
刘大为有非常扎实的西画功底和造型能力,加之长期养成的勤奋画速写的习惯,他在水墨写意画上的人物造型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他刘大为的水墨画造诣也很精深,有许多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大型创作,水墨技法把握得很精到。他是用行草书式的线条赋予形象以灵动、洒脱、飘逸的视觉美感,大块的偏锋湿墨用于骆驼、牧马和猎犬的表现,面部的精微之处往往在勾皴的基础上敷以水润墨色,从而形成了他画面特有的线与面、疏与密、笔与墨、虚与实、光与影的辩证矛盾关系。刘大为以创作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题材而闻名。他把画中的马描绘成善良、勇敢的形象,将马背上民族表现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此作品是他凭借多年的艺术功底所创作的佳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于2000年,上方题款:“二千年之首,大为时客美利坚合众国南加州。”尺幅巨大,实属难得。画中6匹奔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作者运用纯熟的手法将马的筋、骨骼以及复杂的透视关系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画中的少女描绘的十分形象且富有活力,脸部刻画细微,隆鼻深目,绛唇一点,红晕一片。画面上的用线整齐大方,给人以潇洒自由且带随意的舒畅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技法上用笔老辣、洒脱;造型夸张、松动;组合随意又严谨准确的特点。画面整体格调高雅,刚劲有力,富有韵律感和时代感。更体现出画家对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有着深厚的阅历。
集萃——中国书画二近现代部分囊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苦禅、黄胄、刘海粟、郭沫若等近现代画坛顶峰级大师作品。
齐白石 吉猴献寿 纸本设色 立轴 34×45cm 备注:萧平题诗堂
中国有祝寿的传统,祝寿的文化,祝寿的艺术。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们进入画面,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白石老一人生渴求长寿、幸福、吉祥等,所以“寿桃”、“一世平安”、“年年有余”、“菊酒延年”都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齐白石的祝寿画,以寿桃为最多。他爱画桃,求画者也喜欢请他画桃,仙桃素来象征长寿,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曾经用玉盘盛着仙桃送给汉武帝,说这种桃子要三千年才能结一次果子,吃了能使人长生不老。因此在古代民间就常用桃子作为祝寿的礼物,亦有长寿之意,一直流传至今。通常所见齐白石画桃,以晚年为多,桃子或画于篮中,或画于树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方式就是——灵猴献寿。由于猴子极具灵性,又喜欢吃桃子,故猴和桃结下了不解之缘,亦因‘猴’与‘侯’的读音相近而有封侯进爵之意,显得题材更为吉祥。
此幅佳作,齐白石用率真的手法,于桃树下一只灵猴手里捧起鲜艳无比、硕大水灵、香气馥郁的蟠桃,形象动作极富童真,意思更有趣味——“寿且贵”。斜穿画面一段桃树枝干提示出桃树,给画面带来生意,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巧妙的构图表现齐白石匠心独韵的意趣。属于他画寿桃作品中的精品。
此画灵猴,桃子和枝干,没用骨法画出。白石老人信笔挥毫,写出一只稚拙可爱的灵猴,表情夸张,姿态生动,造型准确,恰好在“似与不似之间”。桃子直接用洋红和藤黄点画,这是齐白石画桃的主要特点。唱“主角”的洋红,在白石老人手中不是涂上去而是画上去的,有笔意笔痕,有骨有肉,有重轻和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以色当墨”,以造型和笔墨为根基的设色。在作品中有力地衬托了桃子的丰实、给画面带来生意和形式美的,是桃叶和桃树干。散落在树脂周围的桃叶,形态多变,造成自然掩映;而且,桃叶是先以淡墨画叶再以浓墨勾筋的,在充分描绘树叶的柔软同时,也表现出笔线本身的力度、变化和生机。
此幅《吉猴献寿》可谓是齐白石成熟力作,精妙绝伦,画面布局疏落中见跌宕,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极富雅趣,喜气洋溢,寓意吉祥喜庆。同类题材的作品,多藏于博物馆之中。值得藏家珍藏。
齐白石 喜气洋洋 纸本设色 镜心 60×19cm
齐白石喜画樱桃,曾题:“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读之俏皮,隽永,充满对人间对美好的人与事的关爱。齐白石善于将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常、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画笔表现出来,通过他的表现,把习以为常的东西升华为雅致,使得平常的事物焕发出艺术魅力。
此帧小品图写,颗颗饱满的樱桃,着色或深或浅,皆以上好的洋红写出,较之胭脂红的娇嫩,洋红更加古艳绝伦,将樱桃表现得鲜艳欲滴,观之有种玲珑剔透之感。以浓墨画果梗,由于墨色的自然晕染使其与樱桃融为一体。配以白色的大碗,浓黑的碗沿回纹,苍拙的用笔与娇艳的点色相互映衬。鲜艳的樱桃盛满大碗,大约是太满了,又洒落在地上,更有一颗别出心裁被一只活泼生动、神气完足的喜鹊含在口中,碗中的饱满丰富,喜鹊的自然灵透,呈现出相互呼应、动静相宜的两种美,一派洋洋喜气溢于言表。
画中形象以篆籀笔法写就,苍劲有力,且看笔墨或浓,或淡,或枯,或润,富于变化。当为齐白石所绘写意小品类之代表作,画面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画面结构简洁大方,墨色淋漓,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一种鲜活之感。整幅画作看似简单,却表现出齐白石善于观察生活,反映生活,长于表现生活的崇高艺术境界。他的绘画通过描写自己体验过的事物来表达他内心所藴涵的情感的同时,也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
徐悲鸿 马 纸本水墨 立轴 82×48cm
备注:萧平题诗堂,四川文物总店证书
徐悲鸿是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在国内外享有一代宗师的盛誉。徐悲鸿以画马着称于世,他的画第一次印刷出版的是马,第一次得到当时画界着名画师称赞的也是马。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徐悲鸿用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造型准确,透视科学。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有的回首长嘶,有的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此幅《迥立向苍苍》作于一九四二年,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存亡之时,画中之马斜向左,迎风而矗立,未有丝毫退缩之态。画作构图饱满,进深感强,笔墨洒脱。特别是鬃毛的描绘更为精彩,画家浓墨挥毫而出,毛发的飘然感觉立即呈现,豪放不羁、气势壮阔,更显出一股无往不前的强烈气势。徐悲鸿用墨塑形,通过虚实变化的墨线、墨块,准确的表现出立马的骨骼结构与肌肉。画作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形神俱足,杰出的笔墨表现技法与严谨的美术造型功底得到完美体现。
张大千 仕女 纸本设色 立轴 116×40cm
备注: 萧平题诗堂
近现代名家的传统仕女题材历来为收藏者所喜爱,张大千的仕女画尤受追捧,张大千的人物画独出机杼、清丽雍雅,成就极高。有学者评价“张大千在人物画上的功力与造诣,的确是宋元以来少见,不论仇英、陈洪绶等,也都难以笼罩张大千的广博德样性。”着名画家于非闇也曾说:“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原因是“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曲曲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微妙,也是他在女性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获。”大千先生也曾在一首题画诗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此幅仕女是张大千早年的作品,题款中说明拟石涛笔法,大千最早学习仕女画是师法明清众家,临习古代画稿入手,任伯年、石涛、禹之鼎、改琦、费丹旭、华岩、吴小仙、唐寅等明清诸家都曾是他学习的对象,他在造型上注意身段的纤细俊秀、弱不禁风,有纤弱清秀之风韵,此幅画面布局严整,色彩柔和,生动雅致。
刘海粟 漫山红叶点高秋 纸本设色 立轴 135×67cm
备注:萧平题诗堂
刘海粟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天马行空的感觉,夸张的用色以及笔墨让人过目不忘。而远观又极其生动极具层次感,正是这种开拓的创作精神,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生动的作品内容使之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单就70年来十上黄山的壮举,就破了历代画家的登临纪录。而他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国画,总量蔚为壮观。他在十次登临中体现出来的不断攀援、不断超越的品格精神,更可令人敬佩,引作启迪。1982年刘海粟九上黄山,创作了大量的国画作品,艺术上进一步提升,可谓"渐老渐熟,愈老愈熟"。此件黄山白龙潭正是创作于他九上黄山写生的期间,画中题"年方八七"正写出了海粟不服老的精神,表示自己还年轻,正好用功。作者以欢快的用笔给画面中的水流山花巨石赋予了生命力,观者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水声,闻到阵阵的芬芳,这正是一件优秀艺术品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郭沫若 七律诗 纸本水墨 镜心 77×105cm
郭沫若,号尚武,别署鼎堂,四川乐山人。擅书法,精鉴别。一生着述颇丰,在剧本、诗歌、散文、评论、文字学、历史学、书法史卓有建树。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 70余年。他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对此,沈尹默有诗评曰:“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1961年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在湛江市考察,题写了《一寸山河一寸金》等着名的诗篇。2月11日作七言诗一首《颂湛江·堵海工程》,日:“十三华里大堤长,毅力拦腰斩海王。开拓盐田万公顷,争收粮食亿斯箱。取材但用泥将石,并举欣看土结洋。东海岛今成半岛,苍波红日颂无疆”。此与我们所见《颂湛江》诗文略有不同: “十三华里大堤长,毅力横腰斩海王。开拓盐田万公顷,争收粮食亿斯箱。取材但用泥将石,并举遥看土结洋。红日苍波春浩荡,劳工神圣颂无疆。”第二句“横腰”变“拦腰”。后两句“红日苍波春浩荡,劳工神圣颂无疆。”改成了“东海岛今成半岛,苍波红日颂无疆”。作者并未用印,由此可见此《颂湛江》应为原诗初稿。
昧古——有竹斋藏画专场为私人藏家所藏古代书画专场。近年来古代书画价格飙升,深受藏家关注。在本次私人专场内给大家呈现的重头有《仇英庭院婴戏图》,陈淳《花鸟》,周文靖《携琴访友图》,文嘉《仿黄公望溪山无尽图》等等
仇英 庭院婴戏图 绢本设色 立轴 157×103cm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周、文征明、唐寅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寅与仇英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把表现孩童的绘画取名为“婴戏图”。画面上的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此幅《庭院婴戏图》正是表现这一题材。本图描绘了二十多名幼童在庭院内活动,场面热闹,姿态各异,有的放风筝,有的荡秋千,有的看书,有的吹笛,有的嬉戏,个个生动传神,活泼可爱。画面中远处放风筝的婴孩,寓意深远,有释放晦气邪气之意;画面前面虽然描绘了两男孩发生矛盾冲突,大人将手轻放在孩童头上,透露出一种祥和的气息。仇英擅人物画,处理手法细腻,将婴孩的大眼睛、白嫩的肌肤,灵活的动态,都表现的出神入化。其用笔工整,形态比例准确,形象描绘精细,色彩绚丽,用流畅的线条将趣味横生、可爱生动的古代儿童玩闹图景,孩童嬉笑玩闹、天真烂漫的意趣跃然绢上。
陈淳 花鸟 绢本水墨 立轴 116×70cm
陈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陈淳少年作画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此《花鸟图》中通过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多姿的自然景物,赋予丰富的人生哲理内涵。以墨范形,画笔朴厚净炼,灵动的笔法写出极富文人墨趣的花卉,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大“奇”色。陈淳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拓宽了花鸟画的表现题材,以其“奇”、“高”的特色,显示出文人画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修养和才能。画家便于“以形写神”外,更加以重视“以神写形”方面的开拓,以花入情,以形入意,诗画结合的方式,墨戏人生,使人读来浮想翩翩,从而兴起画外之意,寓意深刻,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感受。
周文靖 携琴访友图 纸本设色 立轴 44×29cm
周文靖,明代画家,莆田人。善山水,学夏珪、吴镇,堪配谢廷循。苍润精密,笔力古健,酝酿墨色,各臻其妙。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之类,咸有高致。宣德(一四二六-一四三五)间以阴阳训术徵。御试枯木寒鸦第一。授大庚县典史,历官鸿胪序班。传世作品有《古木寒鸦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作为明代画家周文靖《携琴访友图》, “携琴访友”是旧时绘画的传统题材,用以表达高士隐者超然世外的生活情趣。此画构图精妙,左面的棵松树与远处群山、云雾相融合,使画面整个联系在一起;中间的大面积空白与高山形成对比,疏密相宜,笔法极为细腻。人物线条勾勒流畅自然,形神兼备,功力坚深。一琴童引路,一老人相随,寻视访友,情意甚殷。《诗经》云:“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以求友声。”一幅携琴访友图,高山流水觅知音。
翰墨芥子——名家小品为本次秋拍的一大特色。百余张名家精品首次亮相。兰芷山房主人喜爱书画,雅好收藏,好以画会友,交友广泛。一间不大的画室中经常良朋满座,谈书论道,兴起之时挥毫翰墨,化为佳作。从书法家大康、启功、赵朴初、沈鹏、刘炳森到画家李可染、李苦禅、刘继卣、黄永玉、李山、娄师白、孙其峰,甚至收藏家,张伯驹、潘素等名家皆为其宾座上客。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山房主人闲暇之际多携纸访友,似艺坛拾遗,汇编成册,见证了这数十年的画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