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拍品领衔香港秋拍
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2.3644亿港元成交、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1.4124亿港元易主、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成为首件过亿的亚洲当代艺术品,加上118.28克拉D色无瑕白钻拍出2.3868亿港元天价。
今年香港秋拍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四件亿元成交的拍品,重新激发起了市场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秋拍的风向标,四件拍品都来自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行。而同期举行的中国嘉德、保利香港秋拍也比今年春拍有了大幅跃升。虽然行情回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真正要寻觅其中的投资机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拍卖市场全面回暖
10月6日,经过两天激战,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成交突破5亿,以5.1亿元港币圆满收槌。相比今年春拍的2.9亿港元的总成交有了大幅的上升。保利香港的秋拍成交价更是达到了9.8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至于老牌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更是在今年的秋拍中彰显了行业的“龙头”地位,不仅总成交达到了41.96亿港元,创国际拍卖行在亚洲历来最高总成交纪录,更为重要的是件成交突破1亿港元的拍品,让市场找回了信心。“大中华区艺术品市场经过较为淡静的几个季度后,现在已经回暖,交投非常活跃。”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表示。
中国嘉德(香港)总裁胡妍妍对此指出:“香港当代艺术市场较为稳固,因为这里有很多第一代藏家,且经常有当代艺术展,艺术普及教育早。”此次嘉德香港推出“大观——香港之夜”专场,以“宫廷艺术”为主线,汇集最为重量级的作品共17件,群星熠熠,最终,该专场成交额达1.4亿港币,成交比率达82%。
保利香港首次推出的“中国艺术重要专场”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最终成交额约2.4亿港元,成交率达90.2%,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册》更以约30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成为全场最高成交价的拍品。“春拍已看到复苏,到了秋拍调整基本结束,这跟经济大环境有关。” 胡妍妍说。
至于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的亮点更是比比皆是,不仅出现了四件超过1亿港元的拍品,而且有关专场的成交记录也是非常夺目,其中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专场的成交达7.44亿港元,创亚洲任何珠宝拍卖最高总成交。强力推出的“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中,刷新12项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加上之后的常设专场拍卖,共有16位艺术家创下了自己的拍卖纪录,总成交额高达7.5亿港元,是历史上的新高。保利香港执行董事张益表示:“市场在扩大,新买家登记增多,不仅有中国客人,也包括东南亚和欧美客人。”
天价拍品引人注目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港元,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纪录。而在同期中国嘉德香港举行的“大观——香港之夜”专场成交价为1.4亿元港元。作为中国嘉德高端精品的夜场品牌,最终的成交价却不如一幅当代艺术作品,这种现象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思考,着名收藏家马德光甚至用了“悲哀”和“悲剧”来表示自己的无奈。当一幅当代绘画的成交额远远高出一幅更稀有、更古老的艺术品,人们惊讶的表情就意味着,所有理性的标准都显得那么无力。
至于购买下这些天价拍品的藏家,基本上也是近年来叱咤风云的人物。据介绍,以2.3644亿港元买下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的,是广东藏家郑华星。在业内,郑华星有“封面情结”,在他所珍藏的两百多尊佛像中,够得上封面规格的达三四十件。今年10月份,首都博物馆也将举行佛教艺术品展,他的藏品又将是参展的重头,而此次请回这座创下天价的佛像之后,使得其收藏更加成为行业内的翘楚。
海上收藏“大鳄”刘益谦继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高价买下苏轼的墨宝之后,在香港秋拍中也屡屡出手,其中在中国嘉德香港的秋拍中,南宋宁宗皇后杨妹子《楷书清凉境界七绝》以2357.5万港元高价成为了龙美术馆中的又一件藏品。刘益谦也参与了另外一件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册页的竞拍。张为邦的《下元灵佑图》也是中国嘉德香港的重要拍品,最终的成交价为3335万港元成交,买家是知名策展人蒋再鸣。
综观今年香港秋拍中的一些天价,我们发现天价拍品与整个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其中还有可能存在着的“吸金”的效应。这也使得一些拍品,即使是名家珍藏,最终的成交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在中国嘉德香港的秋拍中,推出了一件清乾隆·痕都斯坦式白玉叶耳罐,估价480万至580万港元,但最终没有成交。从拍卖图录的介绍中,可知其曾经是舒思深夫妇的旧藏,并曾经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的“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中出现,当时的成交价达到了422万港元。从此次的估价来看,还是应该在情理之中的,但最终没有成交,这无疑显示出目前市场对于频繁出现的拍品还是非常“感冒”的。
即使一些看似高价成交的拍品,也是基本上在合理的区间内,譬如张大千的一幅《纨扇仕女》在中国嘉德香港秋拍中的成交价为230万港元,而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是在199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成交价为17.6万元。近现代书画整体比起2011年的巅峰期还是低了不少。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一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早在199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就曾拍出770万港元天价,为徐展堂竞得,而此次仅以1500万港元的底价落槌。
虽然包括曾梵志在内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创出了天价,但是王沂东的《天上人间之二》、展望《假山石系列 No.76》等以往的热门拍品还是纷纷流拍,这种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实际上反映了资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认定标准,这与香港拍卖市场的标准几乎相同——“大(作品尺幅)、精(作品质量)、尖(作品意义)”可以说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
市场分化日趋明显
综观今年香港秋拍中的一些天价,我们发现天价拍品与整个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其中还有可能存在着的“吸金”的效应。这也使得一些拍品,即使是名家珍藏,最终的成交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在中国嘉德香港的秋拍中,推出了一件清乾隆·痕都斯坦式白玉叶耳罐,估价480万至580万港元,但最终没有成交。从拍卖图录的介绍中,可知其曾经是舒思 深夫妇的旧藏,并曾经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的“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中出现,当时的成交价达到了422万港元。从此次的估价来看,还是 应该在情理之中的,但最终没有成交,这无疑显示出目前市场对于频繁出现的拍品还是非常“感冒”的。 即使一些看似高价成交的拍品,也是基本上在合理的区间内,譬如张大千的一幅《纨扇仕女》在中国嘉德香港秋拍中的成交价为230万港元,而上一次出现在拍卖 市场,是在199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成交价为17.6万元。近现代书画整体比起2011年的巅峰期还是低了不少。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一件明洪武青花 缠枝菊纹执壶早在199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就曾拍出770万港元天价,为徐展堂竞得,而此次仅以1500万港元的底价落槌。
虽然包括曾梵志在内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创出了天价,但是王沂东的《天上人间之二》、展望《假山石系列 No.76》等以往的热门拍品还是纷纷流拍,这种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实际上反映了资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认定标准,这与香港拍卖市场的标准几乎相同 ——“大(作品尺幅)、精(作品质量)、尖(作品意义)”可以说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