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妍: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向更好势头发展
日前结束的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创下5.1亿港元成交新高,嘉德香港总裁胡妍妍在秋拍期间与结束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次秋拍的骄人成绩,反映了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回暖。
“经过2012年的调整期,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变得更稳定,也更健康,”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裁胡妍妍说,“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向更好的势头发展。”
自去年秋拍开始进入香港市场以来,嘉德香港的成绩一直维持在3.5亿至4亿港元之间,对此次秋拍成交额超预期的增长,胡妍妍认为,原因不仅在于藏家认可嘉德香港在设计拍卖品组合上的用心,如首次在香港推出的夜场及油画拍卖等,同时也因为整个艺术品市场开始回暖。
“艺术市场的调整期其实也就两个季度,今年春天开始已看到了复苏迹象。”尽管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不断升高,但胡妍妍认为,还有向上发展的可能和空间。
我的信心特别足,因为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还会持续。我们从小康社会迈向富足社会,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会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且在中国人心目中,古董和艺术品是保值和升值的东西。”她说。
据胡妍妍介绍,嘉德香港第一次秋拍时只有中国书画和家具,次年春拍增加了陶瓷、玉器等类别,第二季秋拍中又增设了大观夜场及油画拍卖。
“这样可以提升整体拍品的质量,也可以汇聚我们的精品,更吸引高端藏家的关注,”她说,“嘉德进军香港不仅能接触更多国际藏家,也可以吸引本地人才并锻炼团队,这都是一步步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1997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境外第一间办事处,现在这个网络已扩展到温哥华、纽约、台北、东京等多个城市。胡妍妍认为,这正是出于嘉德国际化布局的考虑。
对嘉德打开更大国际市场的优势和劣势,胡妍妍的分析十分清晰:在北京经营20年来,嘉德积累了比较忠实的客户群和拍卖的经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有赖于中国内地收藏群体人数的增加。
实际上,2010年中国已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据胡妍妍介绍,在对全球艺术品市场有巨大贡献的15位艺术家中,有10名是中国艺术家。
“内地拍卖行进军国际的优势在于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这可能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砝码,”胡妍妍说,“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国际拍卖行近几年业绩的增长都在亚洲,而亚洲对其业绩贡献最大的都是中国内地收藏家。”
而在历史、经验和征集网络等方面的差距,恰是包括嘉德在内的内地拍卖行的短板。
“比如在瓷器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其资源较多流落海外,而且很多在外国人手中,两家国际拍卖公司就更有控制资源的优势。同时,它们对世界各地艺术的涉及面也更加广泛,而我们则可能更加本土化。”她说。
对佳士得和苏富比进军中国内地市场,虽然将使拍卖市场形势出现一些变化,但胡妍妍却认为竞争过程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从竞争对手处能了解自身的不足,比如服务、展览、公司管理都可以借鉴很多有益的东西,这是一件好事。”她说。
在业内专家看来,内地拍卖行进军香港和国际拍卖行进入内地,其实都是想占有更大的市场,最终背景、实力和专业性更强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而嘉德要有更长远的想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财富积累变得更多时,中国人可能也有更多分享世界文明的需求,”胡妍妍说,“嘉德肯定不太满足只做本土的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