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3江南桂月拍卖会推历史影像专场
泓盛2013年“江南桂月”拍卖会
泓盛拍卖公司展厅预展(老股票): 9月8日
预展:9月9-11日
拍卖:9月10日 老股票 9月11-12日 中国纸币
9月11日 铜镜、中国书画 9月12日 瓷器工艺品、纸杂文献
预展、拍卖地点:上海建国宾馆(徐汇区漕溪北路439号)
历史影像,俗称“老照片”,在收藏门类里,历史影像却是一个“小字辈”。
首先,摄影术诞生至今不过190年左右,但早期的历史影像大多湮灭消失,如今,拍摄于上世纪初的照片,就已经属于早期摄影作品了。但是,摄影术的发展却十分迅捷,有的相机买来没过两年就已经落后淘汰了,而胶卷,更是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暗房冲洗的技术,也几乎被视作过去时,供缅怀专用。
在这种大背景下,历史影像却成为了一种收藏品,暗流涌动。只是,目前人们对它的价值还比较陌生。几年前,上海一家拍卖公司拍一批展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情况的老照片,满满一箱子,起拍价并不高,结果却流拍了。
如今,艺术品市场下滑,但历史影像的收藏却顽强地逆势而上,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从历史影像中发现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巨大的稀缺性。比如,本月即将举办的一场名为泓盛“江南桂月”的专题拍卖会上,就有一批老上海照片值得一提。
老照片中,有一本清代英国驻华外交官查尔诺·阿拉巴斯特拍摄于1850至1890年代的个人影集。这位外交官参与了1900年以前中国重大的外交事件,相册就几乎是他在中国外交生涯的全记录。其中包括极罕见的1857年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关押时的照片、1859年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谈判的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和何桂清的照片,这是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中国名人蛋白照片原作。还有1860年至1870年我国沿海一些城市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和民俗百态,有些照片甚至是杭州、温州、宁波、慈溪等城市目前已知最早的影像。此外,影集中还有一些中国古董瓷器、书画、家具、碑拓,部分是圆明园旧藏的散佚精品。清代历史影像现在并不少见,但那个时代的个人影集在坊间却极为少见。
还有一件1880年代上海公泰照相馆所摄的外滩全景照长卷。外滩老照片,是集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影像,百多年来,每一个年代外滩的面貌变化,都是珍贵的历史记忆,收藏界里对于外滩历史影像也是青睐有加,堪称历史影像收藏的“一号题材”。这件外滩全景照长卷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反映了萌芽期外滩的全貌。1895年以前早期外滩的影像现在已经非常难觅,这张全景照由清代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上海着名的公泰照相馆所摄,时间在1884年前后,它由12张蛋白照片拼接而成,全长3米多,范围从今天的南外滩到北外滩,是目前已知市场上流通的最长的外滩全景照。
而拍摄于1931年当时的中央造币厂(即今上海造币厂)的一本相册,则让人们看到当时造币厂全景、工厂内景以及试铸的第一枚样币照片,真实重现了机制铸币工艺流程,涉及银库门、配料、熔铸、碾片机、冲床、光边机、压印机乃至模具雕刻翻模等,是研究中国近代机制币的历史影像遗存。
还有一册阿芳照相馆1937年拍摄的《淞沪会战实录》原版照片影集共105张,系统详细地记录下了淞沪会战的全过程,再现了战时沪上的真实状态,揭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是日军侵华的重要史料。
众多昔日影像,从历史尘埃中递延至今,本身就带有某种情感与传奇,如果拍摄的还是当时的重大事件、社会风貌、优秀建筑等,那么,在当时,它可能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记录,但在岁月更迭后,这些事物渐渐消失、淡远,却因为有影像的忠实记录,一切重回眼前,同时因为隔着久远的年代,而变得更有震撼力。这就是历史影像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