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品牌拍卖行挖地三尺找藏品

2013年08月05日 13:48:0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广东崇正今年6月推出成立后的首拍,就赢来了满堂彩。7个专场共700件拍品、3.5亿元收官,这个佳绩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这个最具竞争力的黄金组合应该有所作为。意料之外是,强调以学术引领的崇正,一出手就推出的“史学巨擘——陈垣先生着作及稿本”“泰缘——郑午楼湄南别墅藏画”等7个专场,竟然如此地叫好又叫座。有了这个良好的开局,接下来的拍卖征集工作会如何呢?“北京、上海的艺术品拍卖行一直对本地的市场虎视眈眈,轮番轰炸,征集工作面临着吃了这顿没下顿的困惑,这是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广东崇正总裁许习文对记者说。

品牌拍卖行轮番轰炸致资源匮乏

艺术品征集是一家拍卖行的常态工作,许习文却对记者说:“近年来,本地同行的征集工作大都面临着吃了这顿没下顿的困惑。”究其原因,许习文总结了其中的两点,一是内外夹攻。外有北京、上海等外地竞争对手的围攻,他们高举品牌大旗轮番到本地征集招商,几乎到了“挖地三尺”的地步。内有本土拍卖行的互相争夺。其二,藏家都看好艺术精品的价值空间,不愿随意出手。海外回流的艺术品征集则要靠运气。常态征集工作起到的效果也不明显,专场更是很难去规划,因此,往往是要靠碰运气。

对策在哪里呢?许习文认为,靠经营者的人脉积累和开拓固然重要,以学术引领和包装也同样重要。

学术引领提升附加值

拍卖总价往往是反映一场拍卖会成功与否的有力见证。要提升这个总价,除了保证参拍品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之外,还有一种是单件作品的成交价。这两年的拍卖市场一度盛行着这么一句话,“拿不来一颗钻石,却拉来一车白菜。”

那么,在现在恐怕连“白菜”都难以凑成一车的拍卖现实,该如何保证拍卖会最终的成交总价?在许习文看来,面对这样的困境,这是市场对拍卖方的一种考验,是一种走向越发专业且成熟市场的信号。他强调,“通过学术的方式来提升藏家对藏品的认识从而提升拍卖成交价,我想这个方法是我们目前无法逃避的。”

目前的广东崇正已举办以及计划举办多场纯学术展览,通过展览的精心策划,传统的展示方式来凸显和传授关于作品的真正含义。“每个作品都是有故事的,我们要把里面的故事尽可能地挖掘出来,有时候我们办一个展览不一定就马上拍卖。这只是一种藏家认识、了解作品的过程,这么一场展览下来,可能只需要拍卖出其中一幅,那已经比以前拍多幅作品的价格都要高。”许习文说,“例如,2006年文征明的一幅书法则因为里面包含了收藏者曲折故事,最终以200多万元成交,虽然放到现在来说价格也不算很高,但是在当时,这个故事还是为价格带来不少的加分。”

一方面通过研究、了解藏品背后的内涵,通过展览,研讨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包装,传播。以提高最后藏家心目中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了解藏品内涵之后,可以更进一步增加与藏品持有人的亲切感,以增加其对拍卖行的信任度。许习文说,“有一次广州民国时期着名收藏家黄咏雩的后人找到我,拿出了一叠照片,我一看,就知道是天响楼的旧藏,就跟他们聊起关于黄咏雩的故事,他们很惊讶我这么了解,这样彼此的信任便进一步加强了。”

开拓新市场或可突破瓶颈

纽约西亚艺术咨询公司的创始人西亚·瓦格纳曾表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有效地在市场中买卖作品的,一些藏家并不会将好藏品低价出售给那些市场投机者。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也认为,好的东西已经进入大藏家的私人博物馆,不会再流出来了;还有很多大藏家手里的精品,最终的去向也肯定是捐给博物馆。市场中的好东西必然会越来越少,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趋势。在目前,市场一方面面临被严重摊分,一方面真正好的艺术品却又不断被资本交换后“躲藏”在私人手中,双重夹击之下,开拓新市场似乎成了拍卖行必经之路。

广东崇正总裁许习文认为,开拓一些新的领域,新的市场是目前拍卖行摆脱困境的办法之一。他举例说,例如新的家具,新的玉器,新的工艺品,以及老杂志,老画册等都有可能成为藏家青睐之物。例如有一些作品可能曾经在某本杂志或者专业期刊上登过,而这期杂志又因为年代久远而存世不多的话,那么其收藏价值便将因作品而提升。

声音

呼吁:拍卖行业有序发展,亟需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权威鉴定机构

《拍卖法》规定,拍卖行不承担拍卖品保真的责任。因为这一点,不少人对拍卖行的信心还是有所保留。而另一方面,也确实艺术品在鉴定方面不一而足,一时无法鉴别的东西多如牛毛,这样也同样减弱了藏家对拍卖行的信任度。缺少买家参与,也则缺少藏家愿意“出手”的动力。

面对这样的现状,广东崇正拍卖总裁许习文认为,我们的权威鉴定尚未建立或者权威鉴定时代已经过去,中心话语权的缺失导致我们没有统一标准或者可以信任的机构或专家。他表示,以前启功、徐邦达、谢稚柳等大鉴定家在的时候,虽则他们俩也曾存在分歧,然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权威性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而现在,谁也不相信谁。

因此,在他看来,要让拍卖行业有序发展,亟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权威鉴定机构或者行业鉴定团队。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