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将在杭州举槌
从今天起至本月31日,西泠印社[微博]秋季拍卖会将在杭州举槌。这也是国内本年度最后一场秋拍大戏。此次拍卖以“收藏情感记忆”为主题,将推出多件孤品,其中包括由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原刻初印本、碑石早已不复存在的“北魏王子晋碑拓本”,以及集结了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等众多大师手稿的《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
首版中译《茶花女》
译者不敢署真名
在此次西泠秋拍上亮相的各种拍品中,《巴黎茶花女遗事》原刻初印本将是今天最早举槌的,也是最特殊的一件。要知道,这可是由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西洋小说,同时也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另一个译名,就是今天为人所熟知的《茶花女》,其作者是法国着名作家小仲马。此次拍卖的这一原刻初印本,是在1899年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译的,其封面为白纸书签,扉页呈浅绿色,其上有林纾手书“巴黎茶花女遗事,冷红生自署”。
查阅史料便可得知,“冷红生”这个名字背后颇有些典故。原来,《巴黎茶花女遗事》当初是先由精通外文的王寿昌阅读原文,口述内容,然后通过林纾翻译成文言文的。小说自古为中国文人所轻视,书成之后,二人均未署真名,而以“冷红生”、“晓斋主人”代之。
据此次拍卖的古籍善本专场负责人杨柳介绍,这本原刻初印本当年只印了100部,仅仅在王寿昌、林纾的亲友间传阅。目前,仅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各藏一部。不过,上海图书馆那本的签条已失,书名是后人用毛笔补写上去的;福建馆藏本的封面书签和扉页则均已散佚。
这本拍品本身的来历也颇有些渊源,西泠拍卖公司总经理陆镜清透露说。这件拍品是从日本一家资深的古籍书店找到的,曾经为日本汉学家波多野太郎所藏,内文中还留有“相州波多野氏望湖楼故书记”藏印。
不过,尤为难得的是,此次与原刻初印本同时上拍的,还有此后在1901年翻印的一个堪称最好的版本。这个版本更正了当初原版里的一些错字,并且增加了对部分内容的注解。诸如,文中首次出现法郎这一货币单位时,特意注明“每佛郎约合华银二钱八分”。另外,该书还对源自西方的乐谱、吻手礼等做出详细注释。
“北魏王子晋碑拓本”
大腕都说没见过
同样亮相此次西泠秋拍的“北魏王子晋碑拓本”,可谓难得一见的孤本,就连国内众多金石类鉴藏大家都称“从未见过”。“碑石早已不存在了,在宋代赵明诚《金石录》里对其还曾有记载,不过也仅限于条目,没有具体内容。延至明清两代,连名录也找不着了。”杨柳介绍说,这件物品经沈树镛、徐士恺、叶恭绰和章士钊等清末民初金石学家鉴藏、题跋,可谓题跋众多,流传有绪。近代篆刻家褚德彝曾审定为“宋以前所拓,海内当无第二本。”
《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
折射抗战文人心境
继今年春拍后,西泠秋拍再度推出“近现代名人手迹暨纪念对日抗战七十五周年”专场。其中,集纳了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吴宓、钱穆、蒋梦麟等二十位知名学者手稿的《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为广东藏家呈现,属首度公开。该诗文册为暗红软皮作封面,白质纸张,黑底,将近90页。
据该专场负责人陆丰川介绍,这本诗文册诞生于1938年至1939年间,是金石学家、北大教授容庚之女容琬毕业时众教授学者、同学为她誊写的诗文、箴言等,几乎囊括了该校包括物理、化学等学科在内的所有院系一流的教授,而同辈中签名者更多达百人。
“容庚与很多学者过从甚密,而容琬又与曹美英、张充和并称‘三才女’,此两大前提促成了这部非同小可的诗文册的诞生。”陆丰川说,教授题写内容主要以诗词形式回忆西南联大的历史,讲述抗战见闻,而同辈们更多是以箴言传递祝福和情感。在他看来,这部家国情怀颇浓的诗文册俨然成了西南联大的一部生动校史,同时也折射出了战时知识分子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