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艺术品拍卖中低结算率问题突出

2012年12月24日 11:12:1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艺术品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多多,其中低结算率问题尤为突出。提起“付款有多难”,中国各家拍卖行的掌门人都有诉不完的苦水,就连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微博]和佳士得[微博]也深受其害。有识之士认为,成交付款难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文物艺术品拍卖业不断增长的背后,拍卖企业越来越受到买受人拖欠货款或根本性违约的困扰,现已成为拍卖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表面数据并不真实,这似乎已经在国际上都形成了共识。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来看中拍协给出的系列数据:2011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1000万元以上成交拍品共581件,较2010年增加173件,成交额总计136.25亿元,较2010年增加54.71亿元。截至填报日(2012年4月15日),581件(套)作品中,已完成结算的作品仅有261件(套),结算货款51.50亿元;而未完全结算的作品有86件(套),涉及货款25.94亿元;未结算的作品达234件(套),涉及货款58.81亿元,结算率(以件数计)不到45%。

从中拍协给出的各拍卖行结算情况来看,成交额排名靠前的各大拍卖行均有高价位拍品未结算或者未完全结算的情况发生。而我们所熟悉的一些高价、破纪录的拍品,如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页》等均未完成实际交割。

在中国拍卖业兴起之前,这个行业在西方已经有数百年的运作历史。除了极其特殊的案例,大家都还是遵循拍卖既定的规矩——钱物两清。在亚洲的日本,其拍卖行业相对西方一些国家起步较晚。世界两大国际拍卖行——苏富比与佳士得在日本设立办事处以及后来正式设立公司,也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事。去年,笔者咨询了日本伊斯特和美协拍卖的负责人关于日本有否出现艺术品交易付款难的事情,两位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在日本几乎没有类似事件。日本伊斯特社长关敬回忆道:“我从事艺术品交易包括拍卖30余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我真正遇到的‘不付款’的客人只有两位,都是发生在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经济的打击非常大,很多人真的是一日之间破产了,没有办法去付!日本拍卖行业一般要求拍卖结束后7个营业日之内付完款项。95%的买家都会在7个营业日之内将款付清,剩下5%左右的客人会通过电话或者其他方式说明自己因为某种原因可否晚一些时间付款。基本上在两三个星期之内都会付清全部款项。”

那么为什么在国际上通行的准则到中国就变了味?北京永乐总经理董军[微博]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投机性太重,尤其对于高价位的拍品,真正的收藏者的比例非常少。艺术品定价体系又缺乏理性,举个例子,一张齐白石的画,拍到3000万元,可能只有一个人愿意出这个价钱,除了他之外,其他人连2000万元都出不到。投机相对收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是要急于寻找下家的,当他们发现这个价格没人再愿意接的时候自然也不想接,就变成了拖欠以至于拒付拍卖行的款;另外一个不付款的主要原因,就是‘三角债’,这个买家,别人买他的东西没付款,导致他自己买东西也无力偿付,他也就只好不付了。当然还有本身拍卖就存在问题,很多高价拍品并非所谓‘大买家’所购。”

在圈内的一些艺术商人看来,导致可能延付甚至不付款的最大可能是所购买的标的“不真实”或“不到位”。某艺术品经销商表示:“在拍卖行指责买方的同时,他们自己的自律也很成问题,以次充好,知假贩假,更有甚者,因为担心成交率低,人为制造竞价气氛,拍卖公司默认假举牌、虚抬价,造成已成交的假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曾一度创出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5亿多元的乾隆粉彩转心瓶,买主当初并没有打算赖账,单纯的只是希望佣金可以打折。但当时那家英国拍卖行很死板,硬是不愿打折。于是就拖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一长,风言风语就很多,很多人就开始说那瓶子不对,是民国仿的……最后买主给说得动摇了,索性不要了!经过这么一折腾,最受伤害的还是委托方。”另一位艺术商坦言,“我在2011年购买过一件艺术品,至今未付款,是因为朋友帮看了之后,觉得问题挺严重。虽然也缴纳了保证金,但是跟这件艺术品的价格还是相去甚远,无非是赔前者还是输后者的问题。我所知道的多数不付款,不是买错了就是买贵了,真正是资金实在不能抽出来的少之又少。”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