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要稳健发展不能只靠近现代一条腿走路
以近年来拍卖市场成交额来看,对于各拍卖行而言,中国书画仍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纵观近年来各大拍卖行,预展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也是近现代书画部分。由于近年来中国书画板块价格上涨过快,拍卖行倘若过分依靠中国书画市场赚取佣金,在上面孤注一掷,行业一旦受到资本市场冲击,资金流出,势必造成交易额大跌。
今年中国嘉德[微博],齐白石作品大半遭遇流拍。究其缘由,是归根于藏家对于鱼龙混杂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真假难辨的忧虑。根本无货可扫这种概念已经充斥了中国文物收藏界多年,虽然大部分似是而非的拍品难逃行家法眼。可买家鉴定水平却参差不齐。在眼力无法达到的情况下,面对水如此之深的古代书画市场,就会徒增心理紧张。购买信心当然就会大打折扣。
虽然各大拍卖行相继审时度势的推出了如:设计艺术专场、科技古董专场、黑胶老唱片专场、高尔夫球杆专场等,但作为相对偏冷的门类。但能不能最终为一条腿走路的中国拍卖业拄拐,并通过市场考量,与当代艺术,中国书画,呈现三足鼎立,平分秋色的局面,依然需要市场的不断成熟与买家收藏思维的转变。
以中国嘉德秋拍来看,藏家的市场话语权已由近现代转向古代。古代绘画自身的价值文化属性也可能是让中国拍卖业双腿走路最大的利器。
古代书画能否撬动秋拍亿元大关
2012年春季拍卖会,北京隆荣国际首拍中的北宋古画《文潞公耆英会图》拍出天价。以1.98亿成交。这是近两年来继砥柱铭,平安帖,写生珍禽图以来又一件成交价过亿元的古代书画。以2012年秋拍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成交记录来看,古代书画部分12件作品上拍,仅两件流拍,成交率为83%。这些数据不能不说振奋了一大批古代书画藏家。虽然古代书画市场相对稳健,但古代书画鉴定需要庞大的知识结构做支撑,程序相对复杂。加之本身市场的稀缺性,藏家入手困难,所以收藏门槛很高。即便如此,古代书画却仍是众多书画藏者的终极目标,没有几张像样的古画,很难被行内人认可为大藏家。
董国强[微博]在今年匡时秋拍前就曾表示,今年匡时主推古代书画。而近年来,在古代书画市场中“四王”和“四僧”的作品均为硬通货。以北京匡时[微博]此次秋拍明遗民书画专场中,弘仁的《断崖流水图》为例。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创作风格中独树一帜,画面格调高雅,不受云林画法约束,清新隽永之意充斥画面。这幅《断崖流水图》笔法简洁俊秀,保存完整。并有多次出版着录。从运笔跟着录情况分析,画作为弘仁真迹无疑。此画自2001年首次出现在中国嘉德秋拍中意外流拍以来,经过藏家十年雪藏后再次出现在中贸圣佳2011年春拍中,并以616万元价格成交。只有过两次拍卖纪录。实为不可多得之佳品。但此幅弘仁书画存在尺幅较小。又不是弘仁绘画的代表作。加之时隔一年便拿出来上拍。没有经过市场沉淀。如此频繁的在市场上出现。也恐难拍出高价。本次匡时秋拍中,古代书画专场中,估价最高拍品为王原祁《仿黄大痴山水》。王原祁为清代着名画家王时敏孙子。王时敏尽得董其昌衣钵,他又把这衣钵原原本本传给王原祁。从小的良好的环境造就了王原祁可以大量接触并学习真迹,加之天资聪颖,并从清代数以千计的着名画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画坛领袖。明遗民书画专场估价最高拍品为石涛-朱耷合作的《杂画册》 ,这本杂画册估价高达2200万,朱耷跟石涛的作品在古代书画市场价格一直名列前茅。而这本《杂画册》,集合了朱耷跟石涛两位画僧,估价2200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万众瞩目的北京保利秋拍大幕即将拉开,作为保利重量级拍品云集的夜场拍卖中。古代书画部分只有34件拍品,但可谓“大腕”云集,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着名的“四王”中的三位,王时敏、王翚、王原祁,还可以看到清初四僧中的领军人物朱耷的精品画作《荷花水禽》。朱耷,即八大山人,明朝宗室。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着称,并善于泼墨,为一代宗师。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八大山人的作品估价达到了3500万,极有可能成为今年秋拍最贵的古代书画拍品之一,甚至有希望冲击亿元大关。 此外,明代着名画家,明四家之首的沈周两件作品《思萱图》跟《写生佳果图卷》也都达到了2800万跟2200万的估价,仇英的《蓬莱仙境》估价也高达1200万。这三件也是极有可能创造高价拍品。保利秋拍古代书画夜场中的压轴拍品当属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的王振鹏的《江山览胜图卷》是另一件可堪媲美王蒙《芝兰室图卷》的杰作。这件被认为是王振鹏作于1323年的水墨绢本画,长9米多,生动地描绘了元代江南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杂技表演等娱乐活动更惟妙惟肖。该作曾先后参加了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举办的“尤伦斯珍藏展”及在瑞士日内瓦鲍氏东方艺术馆举办的“日内瓦——2010年世界杂技”展,是尤伦斯基金会珍藏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之一。
古代书画稀有 但整体为什么难出高价
近年来古代书画市场出现了几件天价拍品,但就整体而言,高价拍品规模还略显疲软。因为目前行内能拍胸脯鉴定古代书画的藏家少之又少。人们对古代艺术品的鉴别能力还比较低,局限性大。而大部分人只能依靠传承有序来判定古代艺术品的真伪。可传承有序就是判断真伪的唯一标准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传承有序只在当下还比较合适。大量流落在民间的古代绘画精品未必会进入流通市场。
对于拍卖行来说,在古代书画的真伪面前也是心虚的。对于古代书画部分,近来年上拍的宋元书画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为明清绘画作品。断代较近,有名人提款的作品只是相对而言,可以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其收藏的价值的举证。
但物品的流通,包括走私,遗落民间,盗墓,都会造成大量来路不明的古董出现,你不能说他们都是假的。这样看来,传承有序就不是古代艺术品真伪鉴定的唯一标准。所谓“传承有序”是讲物品流通的过程,都可以记录在案。但很多皇家之物,出秦宫未必能入汉殿,紫禁城容不下元大都旧物。此时“传承有序”就出了问题。所以,对“传承有序”来说只能说当代的平级流转过程。如:在李家呆了一代就流传到了赵家,赵家一时有困难可能就把它们拿出来卖给了刘家。刘家的纨绔子弟又拿器物来低赌资或换烟土。这就造成了不断在私人之间的流转过程。几乎不可能有详尽记载。最后持有物品的藏家根本不知道之前经历了谁手。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建成,此时距北宋灭亡的有近三百年时空,三百年来王朝更迭如走马观灯。加上兵荒马乱,蛮夷入侵。珍宝之物的“传承有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宋代官窑器在哪些人之间流传?宋版书经历过谁手?宋画怎么都无款?最后是怎样进入紫禁城的?这些都很难弄的分明。所以就是无款宋画,你仍不能断定它就是伪作。相反,有款的宋画,除非宋代当朝人的提款,近现代任何名人的提款都不能作为流传有序的依据。因为没人能说得清楚,事实上是它们都处于下落不明状态。我想只有通过碳十四测定,来证明纸的确是老纸,才能比较肯定的证明这张画是宋画。
国家博物馆[微博]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岳峰曾说,在20世纪初,我们在最初学鉴定的时候,人们对于青花瓷器的认知仅仅限于明青花,但是后来随着时间推演,发现了元青花,甚至宋青花。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专家,不应盲目的对艺术品的真伪盲目的下定论,应当把它归为存疑一类。所谓当今社会的艺术品鉴定,只是建立在现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等到人们对美术史研究更加透彻以及科技更加进步的时候,再拿出来鉴定真假也未必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