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场拍卖在这个秋季异常活跃
12月7日,2012中国设计大展将在深圳启幕,本次设计大展的主题为“时代·创造”,展览旨在鼓励中国设计创新。古斯顿·巴须拉关于人类心理的那句名言尤其适用于设计界,“人是欲望的生产者,而不是需求的制造者。”追求高品质生活,具有创意的生活用具是设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设计市场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保障。在中国,设计市场刚刚起步,设计专场拍卖在这个秋季显得异常活跃。
设计跃动拍卖场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微博)秋拍中,首次推出的“灵感——艺术设计专场”总成交额近1200万元,但其成交率仅为57.57%。其中,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设计的“龙韵——中国壬辰年特别纪念钢琴”,以690万元被电话委托买家竞得。但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并未达到之前预期,现代美国玻璃艺术界重要人物戴尔·奇胡利的4件作品仅一件在估价范围内成交。
北京艺融(微博)拍卖延续其差异化经营的理念,在今年秋拍也首次推出装饰与设计艺术专场,走经典、精品路线,近50件拍品均为欧洲现代经典设计与装饰艺术作品。据该板块负责人郑蓉介绍,“装饰与设计专场”以二战期间的装饰艺术风格(以下称为Art Deco)家具为主线,汇集现代家具设计史上的经典家具作品,其中包括法国纪凡希家族收藏的全蟒皮包餐柜,还有一系列来自法国着名艺术家米歇勒·阿雅尔的设计。在这次拍卖中,装饰艺术风格的古董家具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牛皮榻终以30万元落槌,高迪作品Casa Calvet花朵三人椅和单椅以24.15万元成交。而曾在电影《黄金大劫案》中出现的道具、首饰设计作品“两小无猜”祖母绿及“喜鹊登梅”红碧玺,分别以402.5万元和345万元成交。
北京保利于今年春拍举行设计专场,与自造社掌门人宋涛合作,其中,约1/3为国际设计师的精品之作,1/3为日韩为主的亚洲设计师的作品,还有1/3的作品来自中国国内设计师。专场最终成交率为70%,成交额达900多万元。在秋拍中,北京保利再推设计专场,涵盖多个设计门类:建筑草图及模型、摄影、雕塑、陶瓷、玻璃、漆器、家具、首饰、服装等,上拍作品200余件。不仅邀请台湾、韩国的设计师作品参拍,还在香港首拍推出珠宝设计师陈世英当代珠宝设计专场“蝶变”。
其实,上海泓盛早在2010年春拍就试水当代设计专场,其中,当代艺术家邵帆设计的座椅《曲院风荷》以126.5万元成交,但当时成交率仅为57.14%。在中断了一年多之后,今年秋拍再次启动设计专场。在秋拍中,就有一件达利设计的家具作品——梅维斯唇形沙发,原作被巴黎达利美术馆珍藏,在2004年达利诞辰100周年之际,唇形沙发曾随达利其他重要作品,周游世界各地着名美术馆。此外,本次上拍的作品还包括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卡佛镜,设计师马丁·巴斯于2002年设计的“烟椅”。
差异化经营定位多元
虽然多家拍卖公司都同时开启设计专场拍卖,但各家拍卖公司定位不同,策划方案也各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拍卖专场。
郑蓉在法国学习生活10年,希望以“艺术生活化,将艺术融于生活”的理念切入设计专场。她表示:“设计拍卖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大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很多人都在关注,也说明这是一个值得开发和关注的市场。”在策划设计专场时,郑蓉希望通过拍卖这种形式,推动中国本土设计,但考察实际情况之后,她觉得国内设计还没经过时间的考验,相对较薄弱,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经过多方考量,最终决定找一条中间的道路,推出一批兼具现代和经典风格的设计作品,因为有在法国生活的经历,自然想到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Art Deco时期的装饰艺术和设计。郑蓉说:“这些作品诞生于西方设计处于转折点的时期,开启了法国现代设计,这和中国当下的国情非常相似,现在的中国也正是处于时代转折点,我觉得这些设计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比而言,北京保利更为看重拍卖对设计师和设计品牌的推广,甚至推广一些年轻的新锐设计师的作品。比如,在今年的秋拍中,不仅呈现国际知名设计师安藤忠雄、安东尼·高迪、萨尔瓦多·达利、扎·哈迪德、汤姆·迪克森等人的作品,同时上拍的还有中国设计师宋涛、吕永中、石大宇、刘小康以及年轻设计师陆坤、周捷、肖天宇等人的作品。
中国嘉德则更为倾向于呈现具有艺术性的设计作品,在推广设计作品时,更侧重“生活艺术化”的理念,将设计作品也视为艺术品,甚至有意将设计作品和艺术品融合在一起。在秋拍的专场拍卖中,刘丹的画作《云飞岫》,以远远高于估价的138万元成交,潘公凯的作品《翠影》以也103.5万元成交,艺术家史金淞的作品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上海泓盛在开设设计专场时,其业务副总经理孙佩韶就考虑,专场的立足点在于“发掘可被收藏的设计艺术作品”,强调作品的收藏价值。向已转变消费观念的人和那些寻求新的投资方式买家,提供兼具消费性、实用性、流通性和收藏价值的拍品。比如,邵帆的《曲院风荷》,其中一件为英国博物馆收藏,拍卖场上的为存于市场的唯一一件。
郑蓉表示,因为各家公司的负责人背景和思路上的差异,设计专场自身的定位和客户群也不同,这种差异正是设计本身的魅力所在。郑蓉介绍,根据拍卖情况来看,对海外设计作品感兴趣的客户大都有海外学习生活的背景。现在,对设计专场感兴趣的包括已经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生活稳定的成功人士,他们选择设计作品时注重作品的材质和家居装饰效果。另一类是追求个性化消费的年轻人,他们注重个性化、外观独特的作品。但设计拍卖在国内刚刚起步,外界的认知度不够,推广、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要让更多人接受还有待时日。
尽管如此,她还是很看好设计拍卖未来的发展,“在未来,主导消费市场的将是一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者,他们消费能力强,不满足于批量化的工业产品,追求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关注精神层面的享受,他们将是设计市场最大的客户。”郑蓉说。
设计引领中国智造
西方现代设计发展已久,设计拍卖已有近40年的时间,佳士得(微博)、苏富比(微博)这些老牌拍卖公司,每个拍卖季都会专门策划装饰艺术与设计的拍卖,这一板块的市场已逐渐成熟。在中国,收藏家不断拓展他们的收藏门类,扩大其收藏视野,当代设计市场必定会随之崛起。
此外,在中国,设计作品收藏,尤其是近现代及当代设计作品的收藏尚属缺位,与西方已成体系的收藏无法相比。比如,在英国,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馆藏各种各样的设计作品,包括薇薇安·韦斯特伍德设计的“华托”式礼服、威廉·莫里斯设计的印花棉、韦奇伍德制作的波特兰花瓶的复制品、凯瑟琳·沃克设计的“猫王套装”、罗恩·阿拉德设计的“软重椅”等。该博物馆的宗旨在于让艺术作品为世人欣赏,并为英国设计师和制造商带来启发和灵感。这家博物馆不仅收藏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古典家具,今年年初,我国当代设计师劳伦斯·许的作品《龙袍》也被该馆收藏。
国外的经验也让国内从业者得以借鉴,通过推广国际设计的概念,引进经典作品,通过拍卖这种形式,来提升中国本土设计,促进其与国际接轨。郑蓉表示,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回归东方文化成为最强烈的潮流,但回归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追求,而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在中西结合、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找到东方文化的根源和精髓。
上海泓盛董事长赵涌(微博)曾表示,设计专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而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产业升级、城市发展转型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政府、企业与媒体更多聚焦于创意产业、时尚产业,核心则在于“设计”。业内人士希望,从拍卖场的关注能对设计行业有所刺激,提升创作者、市场和消费者以及收藏家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设计的价值与魅力,尊重原创,提升设计师的创造力和制作水平,使中国从制造大国真正转型为“智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