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的艺术品保退条款
9月份以来,各拍卖行纷纷开始了今年秋拍的预热,可经历了春拍的趋缓之后,调整之风显然还没有散去,艺术品市场明显冷落。为了繁荣拍卖市场,提升秋拍的热度,在大拍卖行还没什么动静的时候,小拍卖行在营销上可谓是做足了功夫,不光推出了无底价拍卖专场、保真拍卖专场等,还破天荒的出现了保退专场。
拍卖行做的从来都是“一锤子买卖”,既不保真也不保退,一直以来都是考量买家眼力价的行当,买对了、买便宜了是买家之福,买错了、买贵了也只能自认倒霉,反正落槌为准,之后便与拍卖行没关系了。在国家没有明确立法的今天,既然没有保真保退的法定义务,拍卖行自然也落得痛快。国内目前几乎没有拍卖行尝试过保退条款,而嘉德、保利等大拍卖行在秋拍中也没有打算推出或者施行保退条款。可偏偏有些拍卖公司甘做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勇敢竖起“保退”的大旗,真正成为了拍卖圈里第一个吃保退螃蟹的人。
此次提出保退条款的是山东一家拍卖公司,其公司负责人对保退条款解释道:“保退条款对买家的条件放宽了,给予买家更大的权益。如果买家认为所买作品价格不合适,或者是所买物品与拍卖行描述不符,只要买家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操作就可以申请退货。”只要在拍卖前由拍卖公司、委托人和竞买人三方共同签订了退货合同,在保持艺术品原样前提下,可以持省以上国家认可的权威鉴定机构开具的否定性鉴定证书申请退货。这项保退条款一经推出立刻吸引了无数眼球,不过,这无数眼球当中恐怕还是围观质疑的多,这条款听起来太诱人了,反而让人不敢相信。其实,仔细看看这条款就会发现,这保退条款也没有想的那么好,所谓知易行难,要真想退货并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是个实质问题,拍卖公司的这个保退是出于增强信誉、刺激消费的考虑,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策略,为的是增加买方对拍卖行的信任,本质上和建材店老板为了证明自己的油漆没毒没害自己亲自喝几口、淘宝店为了增加人气承诺7天无理由退货是一样的。拍卖行是卖家和买家之间的纽带,这个保退条款对于二者的意义却是不一样的。
首先说卖家。保退条款放宽买家权益的同时,影响的就是卖家的权益,卖家考虑到成交的风险,必然会减少与保退拍卖行的合作。正如这家拍卖公司负责人所说,“很多卖家得知拍卖公司保退,就不太愿意上拍拍品,这使得我们在作品征集上难度变得更大。”没有好作品就没有拍卖行的发展壮大,保退这种举动是义举更是冒险,一枝独秀搞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拍卖公司推出保退,挑战的不光是卖家的认识,更是整个拍卖圈的习惯与规则。怎样有效弥补和维系与卖家的关系,必然成为此拍卖公司以后的工作重心。
对于买家,保退条款也并不完全是天上掉下的香饽饽。如果说维持商品原样是退货的必要前提的话,那么必需的否定性鉴定证书就成为了操作环节中最大的难题。此拍卖公司规定要持有省以上国家认可的权威鉴定机构开具的否定性鉴定证书方可申请退货,这一限制使很多人本来已经提到嗓子眼的心又冷冷的落了回去。这鉴定可不是那么好开的。在这方面,保退仍然跳不出“不保真”的圈子,相反,这一规定无异于将保真的工作交给了买家来单独完成。正由于艺术品市场最麻烦的事情就是鉴定,所以要想得到确凿的鉴定证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保退尽管在操作性上明显优于保真,但是绕不开保真的保退,只不过是将法律规定之外工作的转嫁,放宽买家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买家的工作量。业内专家季涛(微博)对此就表示了忧虑,他说,“保退不同于保真,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也需要拍卖企业切实做到,而不是形是实非。设定条条框框只是噱头,操作中企业要防范买家作假,还有一定的难度”。
尽管保退条款在实质上和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还明显的不成熟,但是作为一项影响策略,还是达到了目的,其成交率明显提升了。不管在实践中如何达到卖家和买家的双赢,但是这一举措起码对于国内冷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有着精神上的激励作用,就像是扔进来的一只鲶鱼,还是应该肯定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就认为,“保退规则对买家来说多了一层保障,对遏制拍卖行业的乱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如今国内拍卖市场急需的不是噱头与拍卖业的大包大揽,而是整体机制的健全。形式上的创新不如体系上的完善,保退也并不是解决假拍、拍假的唯一方法。知易行难的下一步就是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有真正不用再考虑“保”的问题,才是艺术品市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