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一场艺术品拍卖会的启示

2012年05月24日 10:56:2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拍品图录的封面、封底,相当于一场拍卖会的“镇场之宝”。5月19日至20日,在山西晋宝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书画、山西名贤翰墨是吸引买家的两大专场,中国书画的图录封面中,溥儒的一幅山水画,在一片掌声中以49万元高价落槌,比起拍价高出23万元。山西名贤翰墨的图录封面,是董寿平的一幅墨竹,也高于起拍价落槌,拍出39万元。其中,山西历代名贤的妙笔丹青倍受青睐,赵铁山、常赞春、郑林等人的多件作品都远高于起拍价落槌,如郑林的一幅字画,起拍价8万元,落槌价13万元。

在全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都在盘整、回调的当口,山西这场春拍的槌声无疑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整场拍卖会成交总额近1000万元,拍品成交率70.6%。这股力来自精准的市场定位。山西省晋宝斋艺术总公司总经理靳钟介绍,“不做宫廷宴,做好刀削面”是山西晋宝拍卖的运作理念,很高端的路线我们不走,我们在中低端市场发力。比如山西名贤翰墨专场是我们历年来的特色、优势,这就是艺术品拍卖场的“刀削面”,扎根本土,弘扬本土文化,与本土消费对接,才能散发持久的光芒。小物件拍出大价钱

5月19日下午,晋宝2012春拍现场,是翡翠、古董、家居等杂项的专场。拍卖场里的座位还有三分之一虚位以待,这个场子属于少数艺术品收藏者喜欢的“那盘菜”。

这些个专场的配置,显然既不属于“宫廷宴”,也不属于“刀削面”。靳钟的解释是,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地域界限正在打破,最近几年的拍卖会,从异地赶来太原的买家占55%~60%,本地买家占比近五成。天南海北来的藏家口味有差别,照顾小众收藏者的喜好,也是拍卖市场的运作法则。

众口难调也要调,实践证明,这个“调”是有意义的。19日下午5时左右,当拍卖师拍到一款标注“大清乾隆年制”款的瓷笔架时,现场出现了买家热烈的回应,持竞投号牌的多个买家频频举牌应价。这个起拍价为8000元的小笔架,在经过几十手激烈的竞价之后,由112号牌买家最终以12万元的高价胜出。随着拍卖师的槌声落下,现场买家自发鼓起祝贺的掌声。

在短短的十余分钟后,拍卖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件民国时期的彩绘瓷罗汉,高度为23厘米,它的起拍价图录标注是“无底价”,拍卖师按照规矩报出起拍价500元后,买家应价声又是此起彼伏,1000元、1200元、1500元、1800元……5000元,“还有人加价吗?”拍卖师这个声音还悬在空中没着地,买家就兴致盎然地继续飙价,6000元、7000元……最后,依然是112号买家以8500元出价略胜一筹。

竹雕山水人物臂搁、清代铜制瓜形水滴、角质人物牌等貌似冷门的物件,相继被买家收入囊中。其中,一件普通人看来其貌不扬的长度标注为5.6厘米的角质人物牌,拍出了比起拍价500元高20倍的价格。

‘情人眼里出西施’。不同收藏爱好者有自己的个性,冷门物件也有自己的个性,当个性的藏家遇到个性的古物,只消一瞬间就有可能撞出火花。看似其貌不扬的古物件卖出大价钱,这是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正常现象。”对拍卖场的两次掌声,太原资深藏家楚先生给出记者他的看法。单件拍品落槌价最高49万元

5月20日上午9时10分,晋宝2012艺术品春拍的中国书画专场即将举锤。从兰州市赶来太原的谢先生已经选好自己的座位并坐下,“去年晋宝秋拍我来过,这次春拍感觉一样热闹。”

谢先生给打算参与竞拍的几幅书画作品都画了圆圈。“我在西安刚开了一家画廊,我想找一些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书画作品,价格合适就拍下来。”他指着图录中左良的一件画作给记者看,并介绍说左良是陕西人,在当地书画界有一定影响,做书画生意因地制宜很重要,所以他有意竞拍这件作品。

“你说李鸿章这个书法对联怎么样?”听到谢先生在和记者聊天,他前排座位的一位男士扭头询问。谢先生看了一眼前排男士所指的是中国书画图录的封底拍品,低声回答“看不出来”。

“您真的看不出来这件作品真不真吗?”面对记者的好奇,谢先生坦言:“知道也不能随便乱说,这是拍卖场上的潜规则。”谢先生前排座位男士问的是李鸿章的一幅书法对联,是这次拍卖会的重头戏之一,起拍价28万元。“规则就是知道是真的也不能告诉他。”谢先生表示。

相比封底,中国书画封面作品溥儒的一幅山水作品是参加拍卖会每个人都屏息关注的焦点。当拍卖师拍到这件起拍价为26万元的作品时,很多人的目光聚集到举牌竞价的买家身上,在拍卖师“还有加价吗?”、“还要加一手吗?”的专业提醒下,作品的价格在不断变化提升。“49万!49万!最后一次!成交!”现场掌声雷动。

太原收藏界大腕杨纯渊介绍,“溥儒这件作品不到四平尺,他的作品市场价大约是每平尺10万元左右,49万成交价拍得比较精准,这件作品品相好,价格客观。”

20日下午,在拍卖会一次休息空隙,杨纯渊简单谈了他对这次拍卖会的观察和看法。“山西做高端艺术品投资的人数较少,这些人出手一般会到外地去。山西艺术品拍卖市场在黄河流域办得不错,锁定中低端收藏者,晋宝只做‘刀削面’的这个定位是对路的。” 新面孔接踵而至

“在拍卖会上,有50%的是行家,属资深人士;有30%左右的参与者属于古玩爱好者;还有20%左右是不断扩容的新客户。”在太原市收藏界摸爬滚打近30年的资深人士楚寒(化名)告诉记者,从前,画廊、古董店热火朝天,那里一度是炙手可热的一级市场和主流市场,现在,颠倒了个儿,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一级市场。

20日下午,按图索骥,通过观察举竞投号牌的现场,一张分外年轻的面孔进入记者视线。孔融荣(化名),24岁,来自忻州市。2011年,他从北京一所高校毕业后不久就进入书画买卖市场。“这次春拍市场行情感觉没有去年秋拍时候好,这次真正买家少了一些。去年秋拍,感觉人气比这次旺一些,但总的来说,这次春拍也挺好的。”孔鑫把参加这次春拍的体会一股脑儿倒出后,继续介绍:“艺术品交易市场挺好,我是跟着舅舅做,他是我的榜样,比我大10岁,但是做得挺好。”

“靠做字画生意,我舅舅一年大约有40万元~50万元的收入。”孔融荣说,他也打算把这一行作为自己的职业,尽管和自己的大学专业不搭界。“我喜欢历史、地理,喜欢到处走走、喜欢轻松自在的工作,想挣钱。”做字画生意,能够满足我心目中对一个好工作的所有诉求。

从南京来的孔先生是第二次到太原,第一次携带自己的藏品参加拍卖会。“山西有煤老板、有晋商,晋商做到一定程度都讲文化,这个地方经济走势好,艺术品拍卖市场应该好,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这次我先带几件东西过来探路,考察一下市场。”20日下午,在山西名贤翰墨专场,孔先生得出了考察的初步印象:“还不错!氛围不错!”

20日下午的拍卖会,最后一件拍品落槌成交后,时间已是晚上7时30分。顾谭(化名)起身准备到提货处提他的拍品,“这场春拍花了约50万元左右,我的收获很大,常赞春、赵铁山等名家的画都收了。钱一定要用来进行投资,我每年会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资金投到艺术品市场,2011年,我大约花了200多万元买艺术品,书画、牌匾、杂项都收。”

和活跃在拍卖场上诸多投资客选择快速 “买进卖出”不同,顾谭属于长线投资者,“我只收不卖,还没想过卖,从十多岁就开始收藏了,收藏于我是一种文化情结。”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