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专家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六点要素
Nicolas Chow是香港着名藏家 Edward Chow的孙子,Nicolas (尼古拉斯)最初对艺术品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上世纪90年代在伦敦苏富比的实习改变了他的看法,他于1999年正式加入苏富比,从2003年起开始负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这个部门。他在中国艺术品拍卖领域缔造了不少记录,尤其是在2007年“失落的遗产“拍卖中,15件皇家器物顺利回流,它们原是由英法联军所掠夺。Nicolas Chow以他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观察而总结了如下6点,如果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Nicolas Chow观察的特点与前不久推出的一文《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式收藏》中原作者Souren Melikian的观点颇有一致之处,只不过所处角度不同,文字表述便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1. 中国人并不想只卖一件艺术品,而是想买历史故事!
艺术品不仅仅在于物体本身:一件瓷器,一方玺印。“失落的遗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点。能够拥有珍品本省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但是把它和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就会更让人兴奋。拍卖场中,我见证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场面,这种激动是购买一般的商品绝不会拥有的。
2. 中国的新买家具有全球影响力
大陆藏家真正具有影响力是因为他们重新导航了西方的藏家品位。从纽约、伦敦、这些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你可以看出,中国人喜欢购买让人兴奋的东西,价格上涨了举牌的人会越多。在我们的最近几次拍卖中,最贵的两件藏品并非是华人购买。中国人毫无疑问的拉伸了价格的边界,但是我认为这个市场是健康的平衡的。
3. 资金跟随品位
在这个市场中,大藏家的品位对于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日本在中国清朝的时候变得很强大,清代的瓷器并没有走在市场的最前方。欧洲经济起主导地位的时候也一样。但是当中国人一入这个市场,清代瓷器就迅速升到了巅峰。我们的新藏家喜欢他们易于收藏的东西。清代的瓷器比起其它年代容易理解,看起来漂亮、亮丽。但是中国新藏家也成熟的很快,很多人现在开始藏明代的瓷器了甚至是宋。
4.找寻新的发展空间是关键
不想珠宝首饰这样的市场,它们总是在找寻新买家。而对于中国工艺品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寻求新卖家。当然,眼下市场比较好,很多藏家觉得是时候释出自己的藏品。在未来的几年内,我相信市场上必定会出现一些顶级藏品,但是现在仍然是有很多藏家在观望“这个市场可能还要向前走,所以先观望”
5.没有失去的藏品也没有秘密的收藏
我想当下来说比较重要的东西,我们都能定位的。很多流落在欧洲和日本的藏品被我们重新发现了,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些地方是中国藏品的秘密宝库。每天我都能收到很多邮件,声称自己有什么流失的中国艺术品。不可否认市场内,藏品越来越少,但是中国新藏家的需求却越来越大。
6.文人奇石:鉴赏家们收藏最奇怪的石头正敲开市场的大门
我正在很努力的进攻这样个领域。赏石文化在中国文人文化里面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自宋代,1000年前,很多诗人学者就开始欣赏它们。这是种非常负责的审美,宋朝时曾有人研究,这些奇石为什么可以如此丑陋进而如此美丽。在西方,这种对于奇异和丑陋的欣赏显然来的很迟,19世纪末或者20世纪初。今天这种欣赏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你在中国餐厅里或者其它一些公共场所可以看见石头,但是是石雕,被过份的装饰过而言的庸俗。几年前,人们不会花1-1.5万美元去买原石,但是今天这个价格达到了6位数。一些近来的拍卖,西方人也有参与,其中还有一些着名的艺术家。他们看这些物品不是一个死板的形式而是一个活着的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