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拍卖 > 业界动态

南京:艺术拍卖市场之痛

2010年01月05日 11:18:53  来源:中国收藏网

记者随后联系目前唯一在南京稳定经营的十竹斋拍卖公司,其常务副总经理陈永兆告诉记者,十竹斋现在每年有两次拍卖:春拍和秋拍,每场拍卖会的总成交额大概在1千万模样,秋拍刚刚结束,也是拍了1千多万。他认为江苏做不大拍卖业很正常,因为南京不像北京能够积聚全国的资源,“拍卖公司提供的拍品有地区性,很多高尖端的东西我们没有”;另外就是地区的购买力有问题,“消化力就这样”。不过,他也谈到,不能开成交价的全额发票确实是个问题,“只能开佣金发票,买一万元的东西只能开一千元的发票”,他说,拍卖公司收的只是佣金的费用,所以只能开佣金发票,不过,这并不是最关键的要素,“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把好作品征集过来”。而一位经常跑京、沪等地拍卖会的南京藏家则认为,南京拍卖业起不来是正常的,不能好大喜功,“中国的拍卖公司太多了,现在起码有几百家,没必要一哄而起”。而且,南京很多拍卖公司的衰落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比如有拍卖公司恶意定高价,一件拍品从起拍价喊到200万落槌,主办方却说这个价格还没到真正的底价,宣布流拍,这样就活活把市场做坏了。还曾经有拍卖公司搞虚价成交,制造所谓的拍卖“最高纪录”,这样下去,最后就失掉了公信力。而十竹斋能坚持下来,靠的就是素质,虽然“体量小”,但对买家和卖家都是负责任的。

拍卖红火能带动文化产业强盛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着名画家宋玉麟对于南京拍卖业的低迷也颇为感慨。他说,南京是中国书画拍卖最早起步的城市之一,1994年秦淮拍卖率先举槌,后来又有金陵拍卖,但这么多年来,发展一直不顺。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从业者的素质、能力存在问题,经营方法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政策上的问题,比如开发票,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尽早出台扶持措施。

 他指出,中国书画现在是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创作、展览、获奖,这一块江苏抓得很好,非常繁荣、非常重视;另一块就是书画市场,“也在蓬勃发展,拍卖图录从以前的一本两本发展到现在的一场拍卖8本、10本都有,还有很多海外的艺术品回流与国内的拍卖嫁接。但在江苏,不但不繁荣,还处于滞后状态”。他叹息“文化产业中书画市场这一块现在南京几乎没有顾及”,希望政府能够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措施跟上,“比如十竹斋这块牌子就可以好好做一做,金陵画派好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能拍出好的价位。现在南京好的东西都在南京以外的地方出现,南京的买家也跑到外地去买,艺术市场冷冷清清,人家一拍多少个亿,我们就几百万,十竹斋大概也就一千万。”

 他认为有关领导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进行调研,多听取从业人员的意见。至于具体做法,他认为“要抓定位,样式上寻找新的突破。西泠拍卖就抓得很准,他们通过文房四宝、印章、砚台这些很有特色的拍卖项目,一起步就在强手如云的拍卖市场站住了脚跟,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带动了书画的拍卖”,此外,就是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少收佣金。“江苏处于发达经济的前沿,目前这种小敲小打的拍卖现状,跟书画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在他看来,政府的态度很重要,重视不重视很重要,“拍卖如果红火,旅游业、餐饮业都可以带动。你想一场大拍,能够吸引到多少人来南京吃、住、玩?!”

(责任编辑:桃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