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紫砂壶也有“忌”
内容摘要: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紫砂壶优良的实用功能,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饮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以啜以饮。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茶艺技师姚松涛指出,泡茶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经历了唐煮宋点的过程,在明朝形成了我们现在流行的泡茶道,特别是明朝之后壶泡法成为中国人主流的饮茶方式。
市场上的紫砂壶林林总总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写些我个人在挑选紫砂壶时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吧。请大家记住,紫砂壶的感觉是养出来的,往往比较养眼的壶比较容易迷惑人。“自古以来用于泡茶的工具包括瓷器、玻璃、紫砂壶等,紫砂壶表面不着釉不绘彩,温润内敛,更重要的是它的透气性好,泡出来的茶香气浓郁持久,所以为很多人所喜爱。”
就紫砂壶型创作而言,通常有七病,可做赏析紫砂参考之用,收藏时也当忌此类作品。
一忌臃肿:造型之道,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
二忌繁赘:实则匠心过重,在壶身上做繁杂的雕、塑、刻,破坏应有之简洁。
三忌懈怠:线条处理拖泥带水,壶嘴胥出无力、壶把收放不够精神、身筒没有拍出气势。
四忌纤巧:一是大气洒脱的作品在改制作小容量时未必能小中见大;二是局部比例失调,过于纤细。
五忌驳谬:将极不相干的题材生硬地组合在一起,缺乏内在的联系。比如茄段的身筒配个南瓜的壶把,东坡提梁壶的盖子上坐着两个小狗熊。这类形式上有谬、意境相驳的壶型均属病态。
六忌媚俗:一是纯粹迎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盲从市场流行,不考虑壶形应有之意。如流行如意纹装饰,于是不分壶形统统刻上如意纹;又如流行壶身刻竹,就连合欢、西施壶身也刻竹,没有一个正确的艺术定位。二是作品的立意庸俗,高调不高雅。
七忌失位:没有装好流、把的位置,或高或低,刻画构图不均衡。
此外,如果说收藏紫砂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话,那就是要找对圈子。如同艺术有诸多流派一样,收藏也有不同的圈子。圈子是自发性质的,不同于商业行会、行政组织。玩壶的人,都想找到自己的圈子,不然会很寂寞,即便是再耐得住寂寞的藏家,身边也总会有三几知音。艺术本来就需要共享,作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没有什么人可以永远占有,所以,作为爱壶之过客,时间很短,如白驹过隙,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和相熟的知己聊聊壶,谈谈茶,以及茶与壶之外的感受,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