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真伪辨别技巧
“既是真金白银,又是一段历史故事,其中的乐趣不是在金块银块中能有的。”时下,一些收藏爱好者对金银锭乐此不疲,北京、上海等地的金银锭拍卖也随之活跃起来,金银锭成为钱币收藏市场上的新星,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更是以156.8万元创下了拍卖纪录。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古代金银锭拍卖行情正逐渐启动,随着收藏群体不断扩大,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潜力更来自于收藏者对金银锭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
被忽略的家门口的收藏品
提起元宝,很多人会想到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实际上,真正的元宝并不是中间鼓、两头翘的。自汉代开始铸造的金银锭,有船形、条形、饼形等几种,不同形状的金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船形的一般称金银锭,条形的一般称金银铤,饼形的一般称金银饼,人们习惯上将这三者统称为金银锭。而“元宝”的叫法来自于元代,当时曾铸造五十两银锭,背面凿以“元宝”二字,由此产生了“元宝”称谓。
“黄金自东汉以来已很少流通,而白银的地位则日益提升,但宋代政府对银锭任凭民间自行铸造,清代银锭则在各城镇甚至各行各业均有不同的标准,形同壁垒。种种落后而缺乏效率的使用状况,注定了银锭被淘汰的命运。”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金银锭专家李小萍介绍说,到了民国,废两改元无情地将银锭掘出流通领域。
“银作局”、“陈元昌号”、“恒昌盛记”……在很多传世的银锭上都能发现类似的文字标记,它们有什么含义呢?据李小萍介绍,银锭官铸还是私铸的区分就在于此。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官铸的一般上面有县名、银局名、银匠的名字,而私铸的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戳,即商号或银号。官铸当然比私铸的银锭具有更高的公信力,二者的收藏价格也相差甚远,官铸往往是私铸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让人遗憾的是,过去金银锭一直是被人们当做财物贮藏起来,却很少有人去了解背后的历史价值和货币价值。最早收藏中国银锭的竟然是一位奥地利收藏家耿爱德(EduardKann),他在中国工作期间,广泛收集中国的金银币和银锭。后来耿爱德收藏的300余件银锭全部被大英博物馆征购,大英博物馆因而也成为收藏中国银锭最多的外国博物馆。
不过如今金银锭不仅得到了国内文博界的关注,民间收藏金银锭的爱好者也是层出不穷。“古代金银锭没有铸造规范,常常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恰恰在这些简洁含蓄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故事。”收藏者们觉得这就是金银锭的魅力所在,更何况还有诱人的市场价值。
存世量带动价格上涨
随着民间收藏的升温,金银锭逐渐引起广大收藏家的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更登上了拍卖市场的舞台。从目前的拍卖成交结果来看,早期宋元金银锭存世稀少,价格已是不菲,比如在去年北京诚轩的秋拍上,一枚南宋十分金陈二郎背吕拾两金铤,成交价达到了22.4万元。可见,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收藏早期金银锭往往可遇不可求。
相比之下,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的金银锭在拍卖市场上比较容易见到。目前,银锭拍卖最高价明代的“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就是去年在中国嘉德秋拍上以156.8万元成交的,这件银锭也是至今拍卖市场上仅见的带有年号的明代银作局银锭。
“银作局是明代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饰的作坊,已知存世的银作局银锭仅有5件,其中3件藏于博物馆。”中国嘉德邮品部高级业务经理李威洲告诉记者,在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曾拍卖过一件,但是不带有年号,去年秋拍上的这件刻有铭文“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花银五十两重作头顾阿福匠人仇士平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白光闪闪,品相极佳,弥足珍贵,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末民国初期的金银锭在拍卖市场上也有着上乘的表现,比如在去年中国嘉德秋拍上,民国“山西民国年月元记号库色”五十两银锭,以7.616万元成交;清末民国初“青岛震华福寿”二两金锭,以12.32万元成交。
由于新中国早期的金锭门槛低,除了成色和重量之外,只需关注品相即可,因此受到普通投资者的关注。曾经有一枚建国初期建华金锭十足赤金1两金锭,在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上以2.75万元成交,其背有“东北银行旅大分行检定”戳记。
金银锭的价格为什么可以不断上涨?李小萍认为,首先是靠存世量的稀少,银锭百年来熔熔铸铸,又经过银行回收,市场上也就那么多的数量,但买家是不断增加的,价格怎么可能会跌?其次,金银锭中要找好品相的很难,因为毕竟是手工制作。再说银锭的性价比合适,有些铜钱一个就要几百元,而一个沉甸甸的10两银锭也不过几万元,哪个更值不言而喻。
史料价值决定升值空间
“经常看到拍卖会上有人去买金块和碎银,令我很不解,那就是金料银料啊,不具备任何经济史内涵,有什么收藏价值呢?”在李小萍看来,贵金属收藏品不同于贵金属,前者比后者的历史文化内涵要丰富得多。“只盯着材料的人从贵金属上面也赚不到钱,因为他们不了解,但收藏了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追求金银以外的深层价值了。”
随着收藏市场上银锭价格的上扬,形形色色的赝品也冒了出来。金银锭收藏爱好者“西夏阁主”提醒要提防金银锭的造假,“金银锭本身就是贵重金属,一但上当,经济损失将会很大”。金银锭看似不那么复杂,实际上深度绝对不亚于瓷器铜器等收藏门类,他建议收藏者一定要多看、多学习、多交流,闭门造车永远也产生不了高手。
李威洲则从实战的角度建议,不妨关注一下相关的拍卖会。因为上拍的金银锭都经过专家审定,而且拍卖价格是公开的,不似市场交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另外,金银锭的品种非常复杂,收藏者不可盲目下手。收藏市场上一般品相好的金银锭增值速度快,而有史料价值、存世较少的金银锭收藏价值非常高,税银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金银锭更是比普通的品种升值空间大。
银锭真伪辨别技巧
银锭作假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主要手法是降低银的成色和重量,这类偷工减料的老银锭并不完全是假货。不过,现在造假的银锭就不同了,如果收藏者拿这些破铜烂铁当银元宝,岂不是吃了大亏。近年所发现的银锭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李代桃僵,用铅锡等金属冒充银元宝。因铅锡会在表面呈现青黑色,因此这类作假手法比较容易辨认。
第二种是外强中干。浇铸假货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不过因比重不同,这类假银锭的体积大而轻,掂重时的手感明显不同,只要将同规格的银锭掂重对比,即可使之原形毕露。
第三种是包藏祸心。即用灌铅方法,在真的银元宝底部挖个小洞,取出内部银子后灌入铅,再焊封住洞口。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底部焊封的洞口会留有封焊痕迹。
第四种是以新充旧。造假者用新白银铸成老的银元宝,图谋老货的高价。这种假的老银锭,在包浆、蜂窝(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铸文款识等方面,都无法逼真展现当时元宝的风韵,只要略有收藏常识的人,即可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