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我国早期民间摄影团体白绿社作品在广州展出

2014年11月13日 10:46:4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日前正在广东文联艺术馆举行的培英白绿社创社80周年摄影展,展出了成立于1934年我国早期摄影团体白绿社的许多珍贵经典作品。

展出的第一幅作品即是我国摄影界先驱何铁华在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农家女”。—只见几位头戴斗笠、身穿格子长衫的农家女正在水田里插秧,光从画面上看充满了活力,不仅不土气还颇有时尚感。“你可能想不到这是80多年前的照片。”我国著名摄影家、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胡培烈告诉记者,这是难得一见的上世纪30年代纪实作品,而且保存完好,十分珍贵。“从这张照片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广州周边农家的劳作场景和生活气息。”

观展的其他摄影人也对这幅照片大感惊讶,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安说,“这幅照片为广东摄影历史正名了。”广东虽然是现代摄影传入中国内地的第一站,世界摄影术自1839年于法国诞生5年后,即经由香港传入广东乃至全国。我国最早的著名摄影者大多为广东人,如罗森、邹伯奇、罗元佑、赖阿芳等。据统计,民国时期全国有七成的影楼是广东人所经营的,但是在摄影学界,对早期(上世纪30年代前)的广东摄影却存在一种看法:擅长风光沙龙作品,却较少涉足纪实摄影。

陈安说,这次影展改变了这种固有的观念,“原来广州这么早就创办了民间摄影学社,而且是以纪实摄影为本,把镜头对准了社情民生,而不是备受误解的风花雪月,大大改变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认识。”

在培英中学的校史馆珍藏着1922年的同学录,上面印着同学们当时郊游采风所拍摄的照片。培英中学老教师陈达权介绍,在当时,摄影技术在民间还不普及,摄影器材确实还只是有钱阶层所能拥有的。但何铁华先生用自己的认识和技术改变了学生的摄影观。上世纪20年代起,何铁华先生就在广州培英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他同时是广东摄影界的先驱人物,曾连续两年在长堤基督教青年会举办摄影个展,算得上后来享誉全国的战地摄影师沙飞的前辈。

由于摄影糅合了光学、先进器材和艺术创作的特点,何铁华老师提出:“我们不像以前人们以为摄影只是有钱阶层的消遣品,于大多数民众是没有关系的事。”“我们研究摄影艺术,并非用来消遣我们的宝贵青年时光,也并非为着我们个人或摄影艺术本身而努力,而是"集体的"、"群众的",利用我们的工具—摄影—表达我们的思想与意义,联系着大众的心境,到达人类真的自由平等的大时代里。”他这种对摄影意义的认识,极其符合当时社会景况,在当时不仅引起了摄影界的广泛关注,还激发了培英广大师生的兴趣。

何铁华老师在1934年正式创办培英白绿摄影学社。成为继当时北京的光社、上海的黑白社之后又一重要的民间摄影社团。在何老师的熏陶下,培英校园内参加白绿社的师生甚多。到了1936年,白绿社出版的《白绿》摄影集已有4集之多,且在校外引起了很大影响,备受各阶层欢迎。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早期成立的民间摄影社团几乎都停止了运作。白绿社也遇到了类似的境况,躲避战火校舍不断迁徙,正常教学受到影响。白绿社也难以开展正常活动,但散布各地的白绿社社员则通过自身努力继续着自己的兴趣。后来享誉国际的“黑白之王”唐景沂、新加坡摄影学会创会会长任伯年都是白绿社的成员。

胡培烈认为,上世纪40年代后白绿社一度沉寂主要是社会客观原因造成的,在改革开放之前,一般人接触摄影的机会还是太少了。

广州培英中学原校长卫作辉介绍,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绿社的正常活动全面恢复。目前,培英在广州、台山、江门、香港、温哥华的体系学校以及在温哥华、洛杉矶、三藩市等地的校友会都成立了白绿分社,在白绿总社的指导下开展专题讲座、交流切磋、集体采风、撰稿出版、作品展览、网上品评等经常性活动。2013年暑假,由白绿社牵头组织的培英白绿摄影夏令营,全球师生校友80多人参加。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五年来白绿社通过与美国摄影学会、香港影联学会等联谊,社员在拍摄思想、主题构思、作品表达、器材使用、后期处理等方面都收获进步,先后有17人获得过各级荣衔与名衔,18人参加了“美国摄影学会”成为会员,每年在册的白绿社社员近400人。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