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散记--关于历史影像的当代梳理
背景:6月5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共同主办的“往事散记——袁毅平摄影回顾展”在北京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幕。展览呈现作为摄影家的袁毅平拍摄的20世纪4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跨越50多年的摄影作品,从民国时期上海的照相馆学徒,到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庆和北京党报工作的摄影记者,再到新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和推动者,袁毅平以不同身份拍摄时代和人的图景。这些影像承载着半个世纪里构建于中国记忆之中的个人记忆。
展览开幕以来受到摄影界的广泛关注, 参观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也有部分人士针对展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就此,6月15日,由袁毅平摄影研究团队成员也是本次展览策展人朱炯携其两名学生何博和周椋发起的“关于历史影像的当代梳理工作的讨论”在中国摄影展览馆举行。摄影界专家、学者及部分高校摄影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讨论会现场,朱炯首先对袁毅平影像梳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比如,在图片的梳理,图片说明的标注,影像的修复、还原、输出,底片的存档和考证,展览的构架、图书的出版等等, 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通过此次的讨论也让我们也对本次展览有了一个重新的审视。
由于袁老年岁已高,对于一些历史的回忆及照片的许多信息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而也有观者认为部分图片说明太过于简单了,针对这样的影像该如何梳理,如何获取照片的更多信息,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原《中国摄影报》总编辑何志云认为在对袁毅平摄影回顾展的历史影像的梳理过程中,从什么角度梳理,基于什么标准去修复,以及梳理的内涵等方面很重要,他认为应该撇开历史,重大事件,宏大趋势,单从影像的角度去梳理分析,观看袁毅平与广大群众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这是袁毅平重要的一幕。还可以试图去更活泛的更深入的去理解袁毅平,哪怕找出一点突破摄影规则的可能性,则会更好。
吴砚华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和负责人,她认为本次回顾展是对袁毅平影像梳理的一个很好的呈现,同时也是供给其他门类的研究的一个佐证。袁老的大部分摄影生涯中并非职业摄影记者,所以很多作品并没有详细作品说明等信息,在最初的影像整理梳理阶段,很难将不确定信息落实,当前展示的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关于信息的核实等工作,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
李英杰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当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些影像资料先留下了,不要流失了,而对于历史影像的梳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修正错误,影像梳理的过程中若明显发现图片说明有误的时候还是应该改正过来的。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收藏一张照片徐肖冰的照片,拿给我看,问能不能请徐肖冰签个字,我去徐肖冰家拿给侯波看的时候,侯波说这不是徐肖冰拍的,是我拍的。在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会发生错误,更何况是人不在了呢,所以,一定要趁摄影师还健在的时候,做一些考证,发现一些错误要订正,这也是影像梳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成果。”
而在影像梳理的过程中,袁毅平的观看与我们对历史的观看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性。袁老有好多照片,他并不认为是好照片,但是在我们看来,他就是一幅很好的作品。 如何从1万多张底片中筛选出200多张照片,怎么一层层的筛选,以什么标准做筛选,在这方面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高初认为袁老在照相馆做过十年,所以他的照片很有光感,当过摄影记者,一直都有一个场景线,他当过编辑,对摄影界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所有的这些全部都贯穿到他的摄影生涯中。在梳理中应该侧重袁老的审美情调同时代摄影家的比较。
何志云则认为对于历史影像的梳理,把重点集中到摄影家的世界观上,来探讨他和时代的关系、和民众的关系、和摄影的关系、和审美的关系。要强调他的时代性和世界观习性的界定,因为性格决定作品。“如果让我给袁毅平下一个定义的话,首先袁毅平是革命性,只是他的革命性不体现他的政治性,体现了他的世界观,所以他的作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在时代面前,每一个摄影家的世界观非常重要,我们从袁毅平的影像作品中找一找他的世界观,他一定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摄影师,一定是一个关注民众喜怒哀乐的摄影师,如何将他和同时代的摄影家一起比较,才可以还原定位。”
影像修复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以底片为标准还是以照片为标准?是否要恢复到影像在当时条件下完成的画面?在银盐胶片影像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如何修复影像,如何银盐影像数字化保存、修复、确定影调,以及在底片扫描过程中遇到卷曲等问题时如何处理,在历史影像研究方面有过一定成果的高初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刘树勇和蔡萌对袁毅平的回顾展都给予了肯定,表示展览内容很丰富和多样性,也为其他门类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同时,在研究每个摄影家独特的个性基础上,研究一个时期摄影家的共性也非常有意义。 来自天津美院的葛佩则从从美学体系方面探讨了当代语境下的艺术形态。
作为活动的研究员朱炯认为展览只是一个开始,对于袁毅平影像研究的工作还有许多内容需要去做。她希望通过袁毅平,一个普通的人,能够通过对他的影像的梳理,呈现中国摄影发展的面貌。从一个个体呈现出来一个面貌,也给其他门类的研究者提供较丰富的素材。研讨会研讨的问题非常具体,有针对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讨会结束了,可是对于袁毅平的影像研究工作还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