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照片收藏要“稳 狠 准”

2014年03月18日 11:33:3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瓷杂等收藏大项相比,照片在人们的收藏观念中尚属新鲜事物。而就有那么一小拨人,以收藏照片为乐趣。日前,“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来自靳宏伟的收藏”和“从《新摄影》到‘摄影奖’——来自三影堂收藏作品展”两大收藏摄影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为了向社会推广摄影收藏理念,几位收藏家和摄影师还举行了“本土与西方:再谈摄影收藏”的对话,对目前国内照片收藏与国际的差距进行了分析。

中国公立机构摄影收藏尚属空白

靳宏伟是着名的摄影收藏家,旅居美国的他以收藏西方摄影大师原作着称,他的收藏展“原作100”两年前曾在中国巡展,反响非常大。该展以后,他开始关注中国当代摄影,至今对上世纪90年代已奠定地位的十几位中国摄影师作品进行了系统收藏。“如果我将来离开世界,我会选择把我的收藏捐给美国的某个博物馆。”他说。

他的话遭到了现场观众的异议:为什么不捐给中国?“因为中国目前官方体系的收藏机构中,对摄影的收藏还是空白,公众对摄影艺术的认知与国外比还差很远。”靳宏伟表示。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摄影收藏的尴尬。除了少数私人藏家外,目前国内收藏摄影作品的机构屈指可数,摄影师荣荣成立的“三影堂”便是一家。他最早收藏源于2003年,当时他的作品大多由西方藏家买下,他感叹:为何中国的东西不能在本土找到“家”?于是成立“三影堂”,希望通过系统收藏记录中国摄影历史。“他谈到,在西方,如MOMA、蓬皮杜等博物馆中,摄影是跟其他艺术种类平等的。而中国,人们对摄影原作的概念还很模糊,西方的摄影理论也鲜有引入国内。即便是中国本土高校的摄影教育也有很多问题,由于缺乏收藏,不能以原作作为教材,就连最基本的练手、练眼都没办法满足。”

当代摄影是最后一支“潜力股”

虽然摄影具有可复制性,但真正可以走进收藏体系的照片都是限量版的,同时照片上有作者的签名。“底片不过半成品,当摄影师死去以后,底片一定不如有摄影师签名的照片值钱。”靳宏伟说。他认为,中国当代摄影是中国艺术品投资中最后一支潜力股。“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历史,他们的摄影收藏从上世纪20、30年代就开始,但到了80年代以后才迎来爆发。中国艺术家邱志杰的摄影作品,1994年时不过1800人民币,而我去年买进来时,已经超过2万欧元。”

靳宏伟的收藏原则是“稳,狠,准”。“稳”,指的是买历史上公认大师的作品;“准”,是指要了解所收藏的摄影师的为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有的放矢;“狠”,是指收藏年轻摄影师的作品,他们虽然不知名,但价位低,买了他们如同买了风投。

中国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一批摄影师崛起,然而新世纪以来却鲜有出现代表人物,摄影师刘铮认为,这十几年恰好是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交替的年份,大家都在寻找方向。“数码技术逐渐消解着传统的摄影技术,数码图像与社交手段的结合,让‘摄影’作为艺术名词的历史悄然结束,它已经变成多媒体艺术的一部分。”

“以后摄影不难,难的是思考与表达,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你需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什么样的图像才会感人?没有别的途径,你必须从150年来大师留下的图像历史中去寻找答案。所以即使摄影手段便利了,但要成为有想法的摄影师,依然要靠修炼。”刘铮说。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