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看一个影展
“当你走进一个摄影展展厅的那一刻,你和那个展览的关系就已经开始了。我的意思是,在那个共同的空间里,你和展览同时拥有了互相评价的权利与可能。”
参观影展常常是摄影人拍摄之余的最佳选择,尤其在作品琳琅满目的摄影节中,我们如何观看一个影展,要观看展览的哪些方面,如何从展览中获得需要的信息?这或许是很多影友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展览在某种程度上,是策展人的说话方式,这个说法很可能让许多观众不满,因为他们认为展览是摄影师作品的呈现。这也没错,摄影师是通过展览告知观众他的作品所承载的价值。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展览的布置与编排以及展览主体方向的设置,展示了作为策展人的言说方式和观点。
通常,在进入展厅的时候,不是一头扎进去看,而是先感受一下空间和气氛,如果是格局繁杂的展厅,那么你能感受的仅是前言附近的那一部分。接下来,需要看一遍前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策展人试图通过前言设置一个场域,使得观者进入他设置的语境,对于观众来说,进入这个语境并非坏事,因为首先我们得看明白,他要说什么。
从影展的前言开始感受
了解了前言,再看作品。这时候,既要细致,又要有宏观地打量,细致是指向对于作品的观看与琢磨,这里面包括对于作品画面的观赏与观察(这是作品的核心),对作品制作工艺和媒材的辨识与考量,对装裱、整个作品的输出尺寸的观察与疑问。而宏观的打量是指向展览的整体布局,好的展览是有呼吸和节奏的,通过对于观众情绪的调动而实现观展的效果。观众可以通过对于整体布局的把控(作品大小不一,为什么这个做小,而那个要放大为什么有的甚至看上去布展不规则?为什么作品要做这样的先后安排?),这都需要从前言的阅读体会中去结合,因为摄影师在创作的时候可能只是立足于单张作品的拍摄,而策展人在摄影师创作的批量作品里找到一种内在关系,并进行编辑和呈现。
读懂“标签”会懂得更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你不妨看看作品标签,有些作品会有,有些没有,有标签一方面是想就作品画面进行说明,有故事要讲,有些是作品需要售卖,里面有尺寸、版数以及制作工艺等信息,如果你看到上面有一个小红点,那意味着该作品已经售出一件。在整个观展过程中,大空间常常被人忽略,有时候一个好的展览常常要借助于大空间来进行陈述。看展览不仅要看好的地方,也要看出问题,比如展览作品的视觉中心点是否适合于大部分人、空间中文字是否对照片过于干扰、墙面颜色是否适合本次展览等。
开始看影展
平遥摄影节寇德卡的展览时,常常会忽略展厅内入口处乱七八糟张贴的海报,但那些海报是寇德卡翻拍的捷克人对于苏军入侵后的战斗宣言,而展墙之所以刷成黑色,与寇德卡所要呈现的历史有关。如果你看多了展览,就会明白为什么山本昌男把作品放得那么小,而王庆松为什么要把作品放得那么大。甚至在某些展览中,观众都有可能是展览的一部分,法国摄影师让· 克里斯蒂安· 布卡尔的展览《康登县》时,那个作品讨论的是“美国最危险的城市”康登县的富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习惯性观看优势。我们作为观众,处于优越环境中(展厅宽敞,夏天有空调可以享用,人人都有闲暇,对照片可以指手画脚),这不正是摄影师要讨论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