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收藏中的原始股
观念摄影在中国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艺术潮动,与同时兴起的实验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一起正以变化、发展、多维的态势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影响着人们对以往摄影与艺术的概念的看法。摄影在摄影界以外的当代艺术界正在进行一次观念摄影新浪潮。其中不乏像马六明、赵半狄、吕楠、高氏兄弟、刘铮、洪磊、荣荣、傅文俊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
当代观念摄影的发展与市场扫描
在艺术品市场化的今天,市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相对近现代书画、当代艺术、古玩等投资,摄影艺术品的投资,目前门槛非常低,风险非常小,并且前景一片广阔,堪称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圈中的“原始股”。影像拍卖在中国经过8年的历练,进入了稳步增长的阶段。2011年之前,华辰影像的年交易额徘徊在500万元~600万元,2012年交易额一举超过了千万元。2013年的春拍,单季成交额超过了千万。此外,统计数据也表明:除了交易总额增加,上拍藏品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单价明显上升了。买家,特别是机构收藏者和投资者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不仅如此,业内各环节也出现了明显的信号。在三影堂、大理、平遥、连州等摄影节的基础上,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筹办的“百年跨越”摄影原作展,北京摄影双年展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成都摄影博物馆展览大纲的策划已经启动,河南省博物馆开始探索摄影收藏的规则,近十家摄影博物馆的筹划已经提上了日程……官方和民间的摄影博物馆热已初现端倪,这无不是一种学术、市场体系构建的积极信号。
在这样大的文化发展、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回归于对艺术现象本身的关注与艺术家创作的价值。翻开当代美术史,我们不难发现重庆的核心地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民间“野草”画会,随之出现了乡土、伤痕艺术等艺术现象。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张晓刚、叶永青等无不是出于此。除了架上绘画之外,这里依然聚集了一批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的艺术家群体。以傅文俊为主导的重庆当代观念摄影群落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现象。
傅文俊观念摄影作品的美学价值分析
傅文俊是位智者,凭借艺术上的造诣,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必然的。从最初的纪实摄影、中国画创作和美院学习油画,再到观念摄影创作,傅文俊对美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多年跨界创作的经验,促使其在观念摄影艺术创作中迸发出多元化创作方式和结构性思维模式。从最早为大众所知晓的《退场》系列开始,艺术家孜孜不倦地创作了《他心通》《十二生肖》《万国园记》《幻化》《图腾》等大型系列作品。其作多以纪实摄影的手法,结合后期制作来表达有关历史、文化的诸多观念,并用高水准的大画幅视觉表达予以呈现。
纵观每一系列作品,其并未囿于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在创作方法、技术运用与媒介选择上皆有改变,尤其在媒介与科技的结合上更是做了多方面的艺术实验。更为难得的是,在系列作品的延续创作上,这种延续不是复制,而是对创作手法以及观念表达的延伸与再探索。从作品的题材及创作时间上,我们可以很快地梳理出傅文俊的创作脉络。
第一部分:《退场》系列、《回响》系列至《街坊邻居》系列的延续性创作,在《退场》和《回响》系列作品中以废弃的工厂、车间,斑驳的机车、铁轨等曾代表工业文明的物象作为素材,这些被艺术化和历史化的工业景观作为撰写现代工业文明这一城市历史的记忆素材。艺术家本人从一个特定立场和视角,去呈现和表达现代工业文明这一对象。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本人对这些象征着工业文明的对象所采取的文化、艺术和美学的立场与态度。《退场》系列作品本身成为一种记忆范本,从而抵抗遗忘的妥协。通过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或者运用把当下切入到历史之中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街坊邻居》系列关注的则是在工业大转型之后,对地方人文生态的关怀与重构。城市化进程摧毁了本土的人文生态,人们越来越怀念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关怀。他试图建立地方人文生态样本,此样本并非等同于遗留的民居样本,而是从梳理自身的文化经验出发,基于自己对地方人文生态的理解和感受,“编写”了他理想中的山城民居文献。在处理方式上,《街坊邻居》系列与《退场》《回响》系列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退场》《回响》系列侧重的是旧照片式的沧桑与厚重感,而《街坊邻居》则是在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绘制出温馨、甜蜜的家园。
第二部分:在《十二生肖》系列、《万国园记》系列作品中,艺术家本人则更加精准地转向于对历史与“再历史”事件的回应、反思与对话。在《十二生肖》系列作品中,以佳士得2009年“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事件为线索,通过艺术的手段对当下事件的回应,并将其置入一个更深广的历史中去对它进行反思。艺术家将惨遭祸乱的圆明园遗址与身在拍卖场的“鼠首”、“兔首”及其余十大兽首作为创作主题,借用笔记本电脑检索的手段“索回”十二生肖。试图让这十二个生肖各归其位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去构成一个看似客观又毫无新意的事实。通过这种历史、事件概念的回应与置换,将最具有历史悲剧色彩的这组词汇拉入到当代的全球化景观中,即主动、主观地与西方诸国家进行对话。《万国园记》系列与《十二生肖》系列一脉相承,在《万国园记》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将圆明园废墟置换成2010上海世博中的英、法、德、日、意、奥、美、俄等国家馆的场景,并把电脑中的图像置换为圆明园的颓垣断壁。圆明园成为历史,上海世博会成为历史,《万国园记》与《十二生肖》的承载也将成为历史。历史总是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傅文俊的这批影像很有视觉感,切入到新的视觉角度———解构、置换、重组,有很突出的效果。
第三部分:在《他心通》系列、《无界》系列到《幻化》系列中,艺术家以宗教文化为主要创作元素,并与现代科技CT造影技术相结合。在这三个系列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美学观上的又一次放大,也能看出表现手段上的探索,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在材质的拓展上对荣昌夏布的使用以及在艺术实践中对文化遗产的当代性转换的探索。在各有侧重的基础上却有着延续探索的过程。首先在创作形式上,《无界》系列作品中已经从《幻化》系列作品中的脑组织部、胸腔部、盆骨部的部位影像中掘取出更具话语权的脑组织,而《他心通》则是在《无界》系列的基础上更为具象的表达。其次在观念的延伸上,则是从一个宏观至微观的演变。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傅文俊通过各种方式搜集X光片,为了有真实融入的效果,傅文俊亲自在医院拍自己的X光片,前后搜集了500多张作为素材。傅文俊在作品《他心通》《幻化》《无界》系列中,将摄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绘画的结合实践,使其在形式上取得了突破。艺术语言上是简化的,内容寓意上却是深邃的。
第四部分:在《哥德巴赫猜想》系列、《游戏》系列中,艺术家沿用了《他心通》《幻化》《无界》系列作品中的脑组织“造影术”。选取了更为具象的文化与政治性符号———货币,且在之基础上融入了“游戏式”的骰子及科学公式等元素。货币扮演着世界人民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则决定了上层建筑。在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之中,“游戏式”的骰子及科学公式则充当了精神需要。将含有特殊属性特征的货币、筛子及科学公式等元素,植入本真的头部CT片中。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将人们不可见的思想转换成可视的图像。以此表现在金钱制约下人类思想如何把握现实与未来,以及金钱诱导下后现代社会中“自我”的分崩离析。《游戏》系列作品中骰子以独立的形象而出现,艺术家将其置入以水造就的各国地图中。这也呈现出艺术家继《圆明园》《万国园记》中对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更为微观的思考。“游戏”构建了所有的秩序,而《游戏》系列作品则呈现出了傅文俊其“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游戏规则。
第五部分:在《图腾》系列、《故乡的云》系列中,我们能够看见“傅氏文化身份”的索源与回归。两组作品运用了同样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方式,对摄影艺术的多媒体跨界是两组作品的共同特点。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傅文俊作为一个有强烈爱国情怀及责任感的艺术家,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当代解读及寻根索源,通过创作,树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更多地是为世界人民提供各自对文化、文化身份的思考。
纵观傅文俊五个主要部分的创作,他们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不变的是傅文俊以个人角度,关注、审视整个社会的命运,追问、解读艺术本体背后的人性问题,批判地、独立地、综合地把握现实生活和文化动向,也就成就了傅文俊独特的语言艺术。通过选择、拼贴、置换、挪用、组合等手段,结合电子媒介,以及现代艺术的形式,让娱乐变成有主体意识的思想载体,揉进艺术家个人情绪和体验,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加以结构和消解,从而在艺术和社会、公众之间重建一种价值体系。
傅文俊观念摄影作品的市场价值分析
观念艺术的意义原本是将混沌的意识导入观念的设置与敞开之中,进而达到澄明的境界。傅文俊试图以一个具有历史含义的词来和当代社会、当代中国包括当代全球化进行对话。显然,艺术家是在以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视野或新的角度去看中国的社会文化。傅文俊的作品传递的信息或视觉的感受,是积极的。本文之所以用较大的笔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与梳理,是因为笔者认为构成观念摄影艺术新浪潮的基本因子和最重要的基石只能是具体的观念摄影作品,如果没有对具体作品的微观考察就不能真正看清蕴涵其中的可能的潜力与市场价值,更无法从宏观上充分把握摄影在中国当代艺术题材变革时期的真正意义及前景,当然也就无法对此做出应有的评价。
观念摄影之前,我们对于影像作品总会有自己的独立标准与评价体系,中国摄影家协会制定了一整套关于评奖的标准,但当观念摄影作品在影像市场占据主流时,有人发现仅用原来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已无法衡量了。影像从传统的创作———展示———收藏环节,转而变成创作———展示———市场———收藏环节。市场成了影像作品流通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有不少的作品则直接从创作到市场,影像的市场标准成了评价影像价值的重要参照系。国内学界对于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研究主要始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从那时起观念摄影作品以资料汇编的形式陆续出版,如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洛奇和管郁达主编的《中国行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朱其主编的《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2010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作品集《这儿的天空》等。这些图书很直观地展示了国内观念摄影这些年来发展演变的轨迹,也为观念摄影的研究提供了案例。这些仅有的文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还跟不上观念摄影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傅文俊是成功的,在学术体系的构建这一块是做得非常好。他是一位善于思考和总结的艺术家:一方面作为科班出身的他具有很强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能够支持他在创作上走得更远;一方面作为重要艺术现象的艺术家,背后有一批像王春辰、王林、管郁达、罗一平等知名批评家、策展人的学术支撑。近几年傅文俊在国内、国际举办了多场学术性、交流性展览。个人展览有:在北京圆明园举办的《精神的图示》、在重庆市图书馆举办的《双园记—当惊世界殊》、在上海非艺术中心举办的《圆明园南移1400公里》、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走过场》等。学术性邀请展有: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在北京寺上美术馆举办的《观念维新———中国当代影像简史》、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纠结》观念摄影十人展、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绘声绘色———数字与绘画的对话》第二届“奇观”媒体艺术双年展等。国际交流展有:迈阿密光谱国际艺术展、迈阿密国际艺术博览会、第19届法国巴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第35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第16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作品展等,也屡次获得国内、国际性大奖,已然为今后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下,观念摄影已经成为可以与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等最流行的现代艺术平起平坐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观念摄影的部分特征是传统无法比拟的,其本身独具的直观性、论理性和快速传播的特性,加上西方艺术市场中影像收藏价格近30年来一路攀升的强大推动力,使得观念摄影在当代艺术中正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运用观念摄影这种手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创作。由于观念摄影在中国起步较晚,加上目前观念摄影收藏价格的巨大诱惑力,观念摄影目前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一片方兴未艾的试验田。作为当代艺术的观念摄影作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潮流的延伸,中国当代观念摄影作品在拍场上仍是“抢手货”。从傅文俊近两年的拍卖纪录来看,2012年北京翰海拍出的《幻化系列NO.1》、重庆恒升拍出的《图腾系列NO.14》、重庆恒升拍出的《游山海》均突破了20万元。笔者认为,伴随傅文俊在学术上的不断提升、国内观念摄影艺术机构的日趋完善、国际市场的延伸,傅文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表现会越来越突出。
展览新动向
2013年,对于傅文俊来讲是一个丰收年。继应邀参加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第35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第19届法国巴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迈阿密光谱国际艺术展》之后,将于2014年1月17日~1月21日参加在美国迈阿密海湾公园举办的第5届迈阿密国际艺术博览会。迈阿密国际艺术博览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迈阿密重要的艺术展览之一,吸引了上千名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本次博览会通过精心挑选,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30家画廊和优秀的视觉艺术家,艺术形式涉及摄影、绘画、多媒体、雕塑、装置和影像。傅文俊作为受邀的中国艺术家,将展出其代表性的《幻化》系列观念摄影作品。中国非物质遗产的夏布版《幻化》系列,将承载更多的使命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