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王劳生:自成体系的一代海上摄影名家

2013年11月21日 10:08:1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在中国摄影史研究中,尤其是民国时期摄影史研究中,如《中国摄影史》(1840-1937和1937-1949两卷)、《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中国摄影艺术史》、《中国摄影史略》、《上海摄影史》等书籍多有提及一位无锡籍摄影家。他就是抗战前活跃在上海摄影界,解放后活跃在中国摄坛的一代海上摄影名家——王劳生。

王劳生(1908-1961年),江苏无锡人,原名王学通,王劳生是其笔名。王劳生1908年2月5日生于无锡,1924年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同年考入复旦大学。他最活跃、最有影响的首个摄影黄金期是在全面抗战前夕,尤其是1935至1937年间。1935年,王劳生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他率先在无锡发起创办成立了当地最早的摄影社——雪浪影社,翌年元旦还组织了无锡最早的影展和编辑《华昌影刊》第18期“雪浪影展”特刊。无锡之外,他还活跃在当时的上海摄影界,在上海、无锡和杭州等地积极从事摄影创作、活动和理论、技术研究。当时国内知名的《东方画报》、《良友》、《飞鹰》、《晨风》、《长虹》、《华昌影刊》、《旅行杂志》、《美术生活》、《柯达杂志》和《中国摄影》等诸多综合性与摄影专业性杂志、画报画刊上经常有他的摄影作品、理论和技术文章发表。

作为我国老一代海上摄影名家,王劳生有着丰富的摄影创作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摄影理论、技术素养。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无锡等地也相继沦陷,住宅毁于战火的王劳生中断了他第一个摄影黄金期,开始了举家逃难与颠沛流离的8年生活。初期避难武汉,1938年秋暂居香港九龙,1942年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经广州湾(今湛江港)步行至玉林,逃难桂林,1944年夏又经贵阳暂避难于重庆。在香港期间,王劳生开了间工艺品小店以维持生计,尽管生活艰辛,他仍不忘关注摄影,并不时参加香港的影展等活动。彼时,为了筹集逃难至广东的船费,王劳生忍痛卖掉了他的徕卡、康泰时相机。在桂林和重庆期间,王劳生为了维持生计,开始经营邮票,并不经意间成为了当时业界颇有影响的邮商。

王劳生的第二个黄金创作时期是抗战胜利直至他去世前。抗战胜利后,他又重新拿起心仪的相机,赴四川峨眉山等地进行摄影,作品不仅发表在国内外有关摄影杂志及年鉴上,还拍摄出版了数套杭州西湖风景明信片。解放后,王劳生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于浙江杭州,并加入了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为当时杭州市摄影学会的筹备委员和首届理事,分管学会研究工作,后又参与了浙江省摄影学会的筹备工作。此期间,王劳生业余时间继续从事摄影创作,作品多刊载于《人民画报》、《旅行杂志》、《旅行家》、《中国摄影艺术选集》等杂志或年鉴中。1961年12月1日,王劳生不幸罹患败血症去世,时年53岁。

从目前笔者能够收集到的王劳生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近百幅摄影作品及十数篇摄影理论、技术研究和游记散文等资料看,他的摄影创作探索及理论技术研究均各有所成,甚至可自成体系。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