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宽个展《遮公掩音》台北开展
时间:2013年11月2日至11月23日
地点:台北大趋势画廊
“心掩”在先、“镜遮”随之
常有感于生活中所谓的(专注)看见、(无意)忽视、(刻意)遮掩,不但是同时共存,同样的遮掩动作个别命运与意义又大不同。新作《遮公掩音》系列,混搭“遮公”、“掩音”和“你遮我挡”三个主题,在展场左右的两面大墙,以犹如“两岸对话”的对比形式,论述“照片作为讯息传达的工具角色”与“影像是为哲学式个人省思的笔记”的本质差异,并藉图回应相关内容的小体悟——任何有关看的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心掩”符征在先,“镜遮”符号随之在后。躲闪个人内容的“心掩”,碰见大众刻意遮掩的“镜遮”
个人将拍照活动中,凡是藉镜头位置、周遭物件(树叶、电线杆等),所造成的“主角残缺”结果,都简称为“遮公”。遮公篇里,影像内容集中在公共空间里男性历史英雄主义人物的塑像(例如:蒋公),以讯息、“记录照片”、大众的角度,思索古今的各种人为掩饰,以及他们在当今新的论述下,常被人们遗忘,甚至被数码科技虚塑出的名人取而代之的文化事实。
“掩音篇”除了刻意借观世音佛的“音”字表征女性之外,内容也偏向观看活动中主观“心掩”的认知现象;一种因个别智识、品味涉入,导致面对同一对象的宾、主难有定性,以及符号意义无规格化的问题。相对于刻意、阳刚、强行的“遮公”,“掩音”有其另一种和性别无关,委婉、多意表述的方式以及内敛面对遮掩的心情。精神上,观音在面对世间不平、不真,有遮掩的情形时,大都向外力求沟通与平抚,向内则是隐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情。
新作动机虽都来自个人对台湾近代民主活动的心恸(尤其是历史对伟人、英雄的再定义),但图象上却常将原本最容易引起一般人注目(甚至易懂)的“主角”,构置在较不显眼的“配角”位置,反在最抢眼位置让较没有显着文化内涵的物象成为解读重心。因此,“遮掩”系列中的影像,都试图颠倒大众生活里,对既有宾、主的认知与习性,以引起更多文化中的性别思辨。至于命题上,个人也采诙谐、调侃语气,平淡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