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老北京再现甘博摄影展
由首都图书馆与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一百年前的北京社会——西德尼·甘博摄影图片展”6月19日在首都图书馆B座一层第二展厅开幕。展览中的114张精选图片,展现了百年前老北京城的生动画面。原定6月30日结束的展览,基于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满足观展需要,本次摄影展将延长一周至7月8日结束。
多角度展现老北京生活
在甘博拍摄的5000多张照片中,约有2000张来到了北京,这次展览又从中精选出了114张。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向观众展现了难得一见的20世纪初老北京的日常生活,包括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建筑、宗教雕塑、公共活动、婚丧等,可谓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横截面。
甘博访问中国时,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转变的进程中。他的镜头记录了各种老式的和新式的社会机构,如:新式的学校、西式医院、新旧监狱以及各种各样传统的和新的交通方式,展现了一幅变化中的社会图景。
此外,甘博的照片还记录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庆祝仪式、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葬礼。
市民留言踊跃题写藏头诗
在展厅内的留言本上,记者发现前来观展的市民留言都很踊跃。有位市民留言说:“很高兴有机会看到这些宝贵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建筑和人们的穿着打扮等,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历史书中曾提过的年代。看到以前人们的样子,想起中华民族的苦难,深觉知识和科技的重要性。”还有位市民即兴创作了“西德尼·甘博影展好”的藏头诗抒发观展的心情,“西方友人看我家,德才技艺来拍她,尼道僧俗平民苦,甘辛百年水火杀,博得观众好口碑,影现不屈炎黄娃,展出世纪兴邦景,好好保卫大中华。”同时也有市民提出建议,希望图片中的地点等信息能更加明确一些。
首图馆员为图片注解纠错
在筹备展览中,首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帮助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精心挑选照片。据一位馆员介绍,有张图片是拍摄北京城内“淘粪的人”,在杜克大学提供的原版英文注解中,解释为“采蜜的人”。
这位馆员说:“当时我们看到这张注解时觉得甘博或者美国的研究人员确实不了解那时的北京还有这样的工种,从工具上看确实有点儿像采蜜的人。”据了解,针对注释不完善的情况,将邀请对北京历史文化熟悉的专家继续研究。
并非单纯转述历史知识
展览期间,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甘博的这些摄影作品,首图还举办了主题讲座。首都图书馆原副馆长、北京历史专家韩朴,杜克大学洪国钧、周珞等,为观众讲述了一百年来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西德尼·甘博的人生经历及拍摄故事等。
讲座中,杜克大学的周珞女士首先向观众介绍了甘博这些照片发现的过程,以及保存方法、数字化处理等内容。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洪国钧认为,甘博作为社会学家,他拍摄的视角十分独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知识的转述。北京历史专家韩朴则着重介绍了一些记录北京社会生活的着名国外摄影师,讲解了甘博的这些图片与其他摄影师的作品的不同与特点.
西德尼·甘博
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是美国着名社会经济学家。他出生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其祖父是宝洁公司的创始人之一。1908年,甘博随父母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杭州旅行,为中国的古老文化着迷,也为她的贫穷感到震惊。之后,他三次来到中国,分别在1921年出版了《北京的社会调查》和1926出版了《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等,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北京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了梳理。他在1908-1932间拍摄的中国各地的照片,为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建立起了一套丰富的图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