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

2013年02月20日 09:05:1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2月15日揭晓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荷赛”奖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由于今年有四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另外,也由于首次有中国评委参与终审阶段的评奖工作。自1983年至今,《中国日报》高级编辑郁隽民、总编辑冯锡良,新华社摄影部高级记者夏道陵、高级编辑黄文先后担任过荷赛静态摄影作品评委;《南方都市报》编委、图片总监王景春担任了2012年荷赛多媒体评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是首位进入荷赛终审阶段评审团的中国评委。

昨天,刚刚回到上海的顾铮接受了早报专访。据他介绍,在最后一周的评选过程中,9位评委要在7天里审阅5000多张照片,经过一轮轮投票评选出最后的获奖作品和名次。“本届荷赛的结果是9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性别、不同专业行当的评委做出的共同选择,不存在先入为主的目标方向,没有挑战定义,也不是评委个人能左右的。”顾铮如是说道。

留守儿童题材获关注

2013年荷赛焦点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巴勒斯坦孩子的葬礼》由瑞典摄影师保罗·汉森(Paul Hansen)拍摄,描述了巴勒斯坦两岁的Suhaib Hijazi和哥哥Muhammad,以及他们的父亲在以色列导弹轰炸中被炸死在屋内,母亲受重伤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生死未卜,父亲的兄弟在清真寺为两个孩子举行了葬礼。

顾铮认为,这幅照片过关斩将获得大奖,确有其独特之处:“因为战争,孩子失去了生命,活着的人失去了亲人,这激发了人们的悲愤。画面中,摄影师选择了相对高于人群的拍摄角度,狭窄的小巷里,人们脸上的愤怒和无奈放射般地被扩张开来。”照片的前景是两个小孩的尸体,强壮的男子汉们映衬着小孩没有生命的身体,就像巴勒斯坦面对以色列的高科技威胁,愤怒面对导弹的超级暴力。顾铮指出:“作品的画面控制把握达到完美,像电影剧照一样,但这是现场,太完美了,我倒希望完美中有些不完美。”

对于获奖的中国摄影师,顾铮特别提到把镜头对准留守儿童的傅拥军[微博]:“留守儿童是一个国际现象,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都在遭遇的问题,中国有5000万留守儿童,菲律宾有菲佣,秘鲁有秘佣,只是它们数字没有中国这样庞大。”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形成了只有老人和小孩的空洞的乡村。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是无法预计和衡量的。顾铮认为,傅拥军在摄影语言上的运用比较靠拢观念摄影:“照片中的老师代理了母亲的角色,但来自老师的温暖和来自母亲的温暖,始终还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与老师在一起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仔细解读会有细微的差别,这些都让摄影师抓住了。”

7天时间评阅5000余照片

摄影师在“光影表现”上的极致追求只是一个基本要求,评委在题材专业性、探索性上都需要做考虑。

初评过后留给终审评委5000多张照片,要求9位终审评委在7天内通过反复投票,评选出最后的得奖者和名次,其中大的投票有三轮,还有一轮轮小型投票夹杂其中。投票方法大致分为三种:总分10分的分数制,包括正向表决和反向表决的举手表决制,匿名的电子投票制。这7天,终审评委们的工作时间从早9点开始到晚9点结束,最后一晚到凌晨1点,评选年度照片的那晚,则到了午夜11点。

“荷赛”于1955年由3位荷兰老摄影家——基斯·谢勒(Kees Scherer)、本·范·米伦登克(Ben Van Meerendonk)和布拉姆·威斯曼(Bram Wisman)发起,将荷兰的“银相机奖”摄影比赛扩展成为世界性的新闻摄影比赛,并在当年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WPPH)。基金会每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一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和展览,即“荷赛”。

“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等类别。此次与往届有较大调整,删除了文化艺术和新闻人物两类,细化了体育类(分为体育动作和体育特写)和人物类(分为观察肖像和表演肖像)。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