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绘画与摄影在互动中的流变

2012年08月08日 09:38:0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在人类艺术史上,若干艺术门类互为滋养,在时间的交叠中,形态和种属也随之流变。它们之间的衔接,要么陡然突兀,发生翻天覆地的更替;要么悄然静默,彼此间的衔接过渡圆滑、流畅。比如绘画和摄影--这样两种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的艺术样式之间便缔结着奇妙和复杂的关系——它们情同母子,绘画孕育着摄影的萌芽,催生出后者的问世,摄影对绘画奉行的写实主义宗旨进行着深层和别致的延伸和阐释;与此同时,它们又类似情敌,摄影的后来居上,对绘画的精神理念一度造成了巨大的颠覆,甚至令其步入生死危机。于是乎,绘画和摄影在合作和竞争的互动关系中既勾结又对峙,倒是给本就纷繁复杂的人类艺术史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旷世奇言。

在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滋养下,绘画将忠于真实的写实风格奉为圭臬,在透视学、明暗法、解剖学等科学方法的辅助下,各代画家们追求的是以真实性作为绘画视图的终极目标,以自己的画笔再现充满真实又充满魅力的“第二自然”,对绘画真实性的审美要求促成了绘画科学观的产生,如同达·芬奇所期待的那样,画家们追求达到如同镜子映照的自然景象,绘画必须与自然丝丝入扣,这种方法和手段不仅锻造了艺术的经典范式,也给日后同样以真实性作为创作基调的摄影埋下了相同气质的文化基因。在此后若干年的发展历程中,画家们通过线条勾勒、透视、阴影明暗的对比、人体生理解剖等技艺的娴熟掌握,愈发给绘画带来了真实可信的视像,特别是19世纪中期绘画从人文主义向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转向,使得各种画作越来越接近自然的真实,创作主题从神话向现实生活的转变,也令绘画在视像和审美感觉上更加接近“凡人”的生活原型。

当暗箱作为绘画的辅助工具投入使用时,绘画不仅向自然真实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不期然间,暗箱映射影像的魔法原理被诸多画家和“影像”爱好者掌握,反过来,却给绘画母体带来了重大危机。在传统的画家们看来,尽管写实绘画以再现自然为己任,绘画无论与自然物象如何相似,两者之间均必须保有一个神秘的自律空间,容画家们植入他们的个性、素养、特质以及风格。这也就是说,画家们实际上刻意保持和物体的距离,在他们眼里,一幅绘画是无法与现实自然完全一致的,相对于“形似”,“神似”反而是最高境界。然而,摄影的出现,颠覆性地抹杀掉了这点难得的朦胧美感,并且,画家们耗时几个月、几年的心血在摄影者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面前显得过分冗长,“人人都是摄影师”也打破了绘画过分强调数年培训的专业性和神秘感,于是,摄影迅速取代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成为再现世界的主要媒介,在更加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新闻现场如战争和社会纪实报道中,摄影更是发挥着绘画无法比拟的功能。从时间美学来说,绘画代表着“时间束”,是画家将不同时间中的瞬间集合在一起的群组行为,从而饱富流动的张力;而摄影追求的是瞬间的“时间点”,对于片断的灵光一现和即刻定格。难怪人们不无惊叹:绘画死亡了!

在传统绘画再现自然的美学意义遭到质疑,并且在反映现实的社会功能上逐渐被摄影取代的时候,画家们充分挖掘出了绘画本体的价值,从而展开了一场自我救赎。“再现自然”的功能让渡给摄影之后,绘画反而卸下沉重包袱,在表现更宏大和神秘境界的探索中,逐渐获得了观念上的革新和解放。尤其是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别的锐意探索,一把扯下了缠绕在绘画颈上多年的沉重枷锁,令其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表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绘画甚至抛弃了再现自然的功能,远离了社会生活,进入到“形而上”的纯精神世界之中。他们创作的源泉也逐渐多元,他们直接面对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以新的观点来审视生活,评断生活,甚至审判生活,创作观念日趋多元化,视角更宽广,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刻起来。更巧的是,看似大相径庭的绘画和摄影却得到了匠心独具的混合并用——比如先锋画家会把成品的摄影作品撕碎,组合成一幅零散的“照片绘画”;而摄影图片故意被拍成油画般端庄厚重的质感;日趋成熟的摄影也给绘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比如画家可以先拍照,然后在任何时候对着照片临摹、写真,这无形之中给画家的创作带来了方便,也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最终引起了绘画方法的改变——摄影与绘画开始熔于一炉,创造力的涌动终于让看似剑拔弩张的两者终于又一次获得了新生。

仿佛子承母业,摄影延伸了绘画的艺术精神,又有自我更新。它们之间的故事,在人类艺术史的任何一个章节里都能找到生动的案例。如果只论它们的“媒介”功能,那么,再过分纠结于孰优孰劣,便真的是多此一举了。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