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返回原点”平遥国际摄影展 探讨新环境下摄影的价值
2011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学术展的主题为“返回原点”,意在探讨数码技术之后的摄影将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确认自身的价值。
数码技术的出现,使摄影自诞生以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传统摄影的光化学技术,几乎退出了影像生产的主要领域。面对摄影的新发展,是要向传统摄影术说“再见”,还是以新的视角审视传统摄影术的创新价值?
返回原点,意味着对于摄影的重新发现与重新思考,不是对于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在新的背景下,对于摄影这样一种发展了一百多年的艺术形式的再度利用,是思索摄影的现代性与现当代摄影之间的相互关系。
“返回原点”将邀请全球六位知名策展人就这一学术主题进行策展,展示不同摄影门类以及策展人心目中所认知的“摄影价值”,探寻现当代摄影实践的发展趋势,见证“后数码摄影”的全球性探索。展览的中方策展人涵盖两岸三地,分别是任悦、黎建强(中国香港)、蔡文祥(中国台湾),三位国外策展人分别由悉尼澳大利亚摄影中心(ACP)主任阿拉斯黛尔·福斯特、俄罗斯策展人伊琳娜•契梅瑞娃以及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吉拉德•普莱尔担任。这六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策展人都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过自己策展的展览,习惯于国际合作,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
任悦
任悦 :参与创建并主持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报道摄影杂志《Voice of Images》。在国家级专业新闻和摄影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几十篇约10万字,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和荷兰展出摄影作品,多次在平遥国际摄影节策展,多年来,她致力于摄影教育与中外摄影交流,无论是理论还是策展,都有独到之处。
黎建强:香港策展人,对于纪实摄影、地缘文化下的摄影与两岸三地的摄影交流等课题颇多研究,2009年策展的“影像香港——当代摄影展”为香港“当代摄影”打下基础。
蔡文祥:1961年生于台湾基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 ) 艺术摄影硕士,任中华摄影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文化大学信息系暨台湾艺术大学图传系讲师、媒体艺术总监。
这三位来自两岸三地,拥有不同经历,不同学术背景的策展人,因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而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呈现出他们对于摄影的理解与思考。
与此同时,艺委会也确定了三位国外策展人,他们分别是悉尼澳大利亚摄影中心(ACP)主任阿拉斯黛尔·福斯特、俄罗斯策展人伊琳娜•契梅瑞娃以及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吉拉德•普莱尔。这三位策展人都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过自己策展的展览,习惯于国际合作,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
阿拉斯黛尔·福斯特不仅是悉尼澳大利亚摄影中心(ACP)主任,还是Photofile杂志的编辑,NAVA(全国视觉艺术联合会)成员、“青年精神奖”顾问、Monash艺术与设计大学摄影媒体研究系成员。
伊琳娜•契梅瑞娃主要工作范围包括老摄影、个人主题摄影、自拍像、实验摄影、新纪实摄影等,她能够帮助摄影师在国际摄影杂志或网络杂志出版作品和文章,同时在作品编选、策略方面经验丰富。
吉拉德•普莱尔从事摄影、视频及行为艺术,近期展览包括韩国首尔英萨艺术中心、纽约怀特沃什工作室的个展,纽约布里斯•沃克维茨画廊策展的“速度与混沌:亚洲当代艺术展”,纽约大学策展的“再现中国: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作品展”。
“返回原点”的六位年轻策展人,都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策展经验,他们的策展经历大多集中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年代,对于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纪实摄影与当代摄影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返回原点”所探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摄影界的问题,也是全球摄影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展邀请全球六位策展人共同就之一主题进行策展,目的是重塑摄影的价值,这样的展览,无论对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还是对于摄影本身,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摄影从诞生开始,就是多元的艺术,同绘画等艺术相比,更具大众参与性,这些特性表明了摄影从来就是民主的,拥有着多种可能性。
经过100余年的发展,摄影艺术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我们期待通过“返回原点”这样一个展览,以实验性的语言连接两个时代,在对传统摄影的认知过程中体现摄影的现代性,在推动摄影的发展中,寻找新摄影的动机,为现当代摄影指出方向。这六位策展人将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平遥展现出他们是如何重新发现,重新利用过去的事物,并在新的条件下,使得这些事物产生新的意义和新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