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华人摄影共融的新概念

贾选凝/文
2011年06月16日 09:47:57  来源:香港文汇报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媒的发展,摄影艺术从物理特性、图像制作方式,一直到摄影概念、摄影史、类型摄影的符号学含义等,都在不断被革新。在此过程中,当代华人摄影家昇华了传统的摄影概念,也在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探索着一个全新的影像文化时代。当代华人摄影家的审美追求和气象,集合了传统审美和现代观念,而其中的细节又极为丰沛。这一次的“当代华人摄影家交流展”不只是一种结连两岸叁地不同创意与视觉观念的平台,也能令我们从之前不曾了解的层面,去认识和读解摄影家的美学和想像空间。两岸叁地的华人摄影家各具风采,他们将不同地域的观念视觉化,在摄影创作中注入了打破边界的种种可能。因而今次我们也将通过走近这些作品,来细读华人摄影所呈现的丰富面貌。

内地摄影的个性触觉

近年来在香港本地举办的网罗两岸叁地摄影家的作品展,说多不多,说少也绝不算少。因而这次摄影交流展的最大特色其实不是源于地域,而是多元面向。所谓的大中华概念,是叁地的共融,但更应是叁地各展所长、尽显自己的美学坚持。当置身展厅时,我们的第一感觉便是格局的宽阔。大幅的大底作品、观念摄影、线条与色彩,百花齐放。

来自大陆、获得中国第13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的年轻摄影家陈焕庭,这次带来的《人与人》和《流动的风景》便打破了我们对内地摄影艺术的一贯认知。他说:“人生像一条线,线与线的交点中,产生了相爱与相知。而不论线的距离有多长远,线本身都不会变。”正如人生的本质是孤独的,史铁生《戊戌笔记》中那句“人总有一日是要孤零零的。”令他深受启发。

从陈焕庭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内地摄影家的视角中开始注入更多个性化观念。他在《流动的风景》中,提出了与传统风景摄影不同的风景概念:“风景中有我。”这像极是作家们最爱使用的那种浪漫表述:“看见风景看见我。”摄影可以实现与文字相若的力量,而正因摄影可以捕捉每个人观看世界的不同眼光,他在火车上拍下随着时间推动所见的世界。“虽然好像我是不变的,但随视点变化,风景也在变。”这反而能促使身为摄影家的创作者去思考摄影是甚么,个性触觉有时比技巧本身更动人心魄。

历经各地摄影节的陈焕庭,认为当今内地既有沙龙式摄影展,也有平遥摄影节等国际赛事。不同展览中包容了不同的展览文化,也是一个兼容吸收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内地作者的个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呈现出不同的个人气质与视觉表现。

香港作品的质素先行

看到香港摄影家的作品汇集时,第一个令记者眼前一亮的名字正是鼎鼎大名的影帝周润发。其实这位优秀的演艺大师,另个身份正是资深摄影家,他创作了许多出色的大底胶片作品。所谓大底即是质素行先、追求一流画质的“点点清”。他用微距拍摄火龙果内部,以小观大,一个水果却呈现出了恍若月球的形态。而这样的大底作品远观起来最有意趣,不同于新兴数码摄影的种种奇妙效果,大中华摄影学会会长杨志强称之为非线性摄影。“该暗的地方就会暗下去,因而有意境。”

最传统的手法在今日看来虽然老派,又牵涉时间、环保等一系列问题,但质素却是毋庸置疑的最优。那种奇妙的震慑力正在于,它是一幅好照片,摆在那里,你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样简单的视觉冲击力,已胜过万千语言。大概这也是发哥多年痴迷探索其中技艺的吸引力之所在。

苏卓华的大底作品也是令人赞叹的。他拍马蜂窝时,那种捕捉到的美感像是被凝练到出神入化,容不得人去拒绝其中的靓。拍好一张美丽的相片,看似是非常简朴的追求,但我们却看到其呈现出的成品往往最华丽细致。“只求一点,不求其余。”或者是因为专注,才有品质。香港摄影近年在内地和台湾两方夹击的局面之下,延续自身生机更需要将一些回归传统的质素追求从一而终、秉承下去。沙龙摄影展最情有独钟香港,也是因为这个城市空间虽然促狭,却容得下最传统的摄影观念和最西方的当代理念。

我们在这里看到来自世界的不同的影像状态,但其间差异从未令老一辈港人摄影家们迷失。一张张宽阔的大幅作品,如你屏息凝神去看,会感慨其中时间流逝的坚持。至少我们的城市里,还有这些把握着摄影艺术最塬初质素的艺术家们,令我们被摄影本身的品质所撼动。

多元面向的交流融合

我们从这些作品中感受最深的一定是面向多元、不拘一格。我们能看到郎静山宛如浑然天成水墨画般的摄影,也能看到周庆辉的纪实摄影。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意境和跟拍麻风病人生活实录的摄影作品一起放在展厅中,没有丝毫突兀。这些纪录时间光影的胶片上,有新旧的冲撞,也有奔放的色彩,更有crossover穿透不同媒介的尝试。比如将摄影底片和画作叠合一起,不着痕迹地营造出真实和创作的融合感。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多元可能性。所谓交流,百花齐放的形态是最为基本。

没有题材器材的限制,这样的交流形成一种推动,正如杨志强所说:“中华民族有统一的文化,但叁地人们的生活呈现出的是不同状态。因而摄影艺术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叁地的融合点,让大家彼此互相理解。”

教育则是摄影艺术共融中的另一迫在眉睫的问题。许多摄影家去别国游历都会有感而发于其他国家摄影教育的完善。杨志强自己在日本的感受就是,他很奇怪为何日本小学生就已经会拍照,而在香港,这种兴趣的建立明显滞后。因而在本地高校开设摄影课程,也是能够起到推动的重要作用力。认识摄影的多种概念是令年轻人们选择是否亲近这门艺术的前提,观念、风景,或是纪实,各种不同风格作品也将成为我们背后所牵连的情态,都有其内在的生机和美学。华人摄影的面貌正在通过摄影节、摄影展等许多平台凸显自己的特质。而这场交流展,也会成为一个我们认识华人摄影复杂性的难得平台。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