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技巧

颜长江:荒诞以及荒诞之后

2014年12月09日 09:56:2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正文  

我看张晓的作品《海岸线》时,我看到他的天分在海岸上闪闪发光,如同照片中无处不在的“灵氛”一样。这首先要叹服他的色调,明快淡雅,不滞不脏不艳。而在画面尺度与内容上,他以六乘七的言说方式,和诙谐、明快的风格,占据了中国景观摄影的新的、细微的一档。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最让我意外的一点,是他将海边塑造成刀锋,快速地解剖中国。确实,这种边缘地带往往更能反映变革中的现实。海岸线也是这样,首先,它是中国的高热地带,特区开发区旅游区掀起这款裙带,可以看到丰富的“艳照”;其次,它也是边境,是旅游线,在这条相对的自由线路上,含蓄的中国人能多少显露本相。

那么,他究竟看到了中国的什么?

这个此岸,肉体横陈,最能显示出当下国人的欲望,如同最能显示秦朝的,是阵列的军俑一样;在这欲望的驱使下,风景发生变异,人工的东西往往很无厘头地掺入自然,菩萨可以落在沙滩上,牛车可以行进在“白宫”前,于是必然导致另一本质特征——荒诞。

人工并不一定就不好。但当代中国的人工,却是往往让人啼笑皆非。我想,这是因为急剧的变革,导致各地、各界、各人地位和认识差异巨大,精神、物质也没齐头并进,这样来个乘法,答案只能是千奇百怪了……

要在当代的祖国拍下这种荒诞是很容易的,很多摄影师也是这样做的,很能哗众取宠。但摄影毕竟不是“聊斋志异”或“搜神记”。好在张晓的荒谬之上,还有时常出现的海平线,海和海上的天空,如同永恒的法典,审视着这一人间世,高悬着它的剑,凸显世俗之恶;又是纯粹的大美,凸显世俗之俗。说到这里,就明白张晓选择海岸线,实在是很聪明的,海岸本身是个象征,此岸与彼岸,现实与梦幻,欲望与虚无,这条线不同一般,既容易出画面,也容易生内涵。

张晓的这种摄影不改变现实,但内心其实在比对现实,发出评价。景观嘛,景是客观存在,但观是一个主观行为,内心外化,外物内化,化得好不好,对不对,这就决定了艺术水准。张晓在这里是做得合适的,他的评判公允,而且气质独特。

他快速摄取了我们的可悲之处,这种眼光已足称中国一流。但他选择了海边,是否有意识地注意到“海岸”的绝对意义了呢?看多了他的作品,海岸的无处不在倒是提醒了我:我们应该不止于揭示荒唐,这样的东西已太多了,我们批判时应该有收敛、理解与同情,保持一点对现实和人们的温情,这就是时下罕见的文化品质:悲悯。如是,景观才能上升到内心的高处,景观才有教堂的意义,才有仪式感受,才有拯救与逍遥!

这一种情怀的极致,是批判之后的建设。这更是当下文艺快绝种的东西了。这应当是他的下一步,我希望他在轻快的基础上,建筑庄严之象。我也看到他已经有了这样一张好照片:均整的海,笔直的棧桥上,走过来一群阳光少年。干净,美好,自然而然。伟大如海者,本就这样,比如阳光,比如理想。

这条海岸线上回望,我们看到的当下中国,又称为祖国;那些或狂欢或孤独的人们,又叫做人民。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