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主题那该用什么镜头
我们都知道,不同焦段的镜头不只是单纯把画面放大或者缩小,其不同的透视与景深效果,提供予我们不同的手法去以镜头说故事。来自摄影师 Daniel Schaefer 的分享,加上笔者的个人意见,讲述到不同说故事的手法,并相应运用到的短、中、长镜头。文中亦会介绍到擅用这些焦段的摄影师作参考,读者亦不妨说说自己对镜头选择的意见,一同交流摄影心得。
原文作文把镜头说故事的手法分为三种,分别是场景 (Scene)、主体 (Subject )以及细节 (Detail )。不同手法,也会有相应的镜头焦段选择。
场景 (Scene) — 28mm或以下
拍摄一个场景以及内裡各个主体的交流,交代相片故事的发展,所以也需要到广角的镜头。利用浅景深去突出主体是我们很熟识的方法。然而当使用到广角镜头,由于景深过深,以至拍摄者更需要利用主体与环境的交流 (动作、神情、环境资讯) 去交代相片故事的发展。题外话,这是笔者颇喜欢的焦段,一来这需要对拍摄环境有更多的观察力,满有乐趣;二来在广角镜头使用超焦距拍摄,赚取超深的景深,以至连对焦的动作都可以省略,非常方便。
擅用这个焦段的摄影师:
Mary Ellen Mark – 28mm
森山大道 – 21mm 至 28mm
Arnold Newman – 8×10 的等效焦段
主体 (Subject ) — 35-45mm
当主体与背景之间,你想要观者的目光倾向注视在主体之上的话,这个焦段的镜头便非常适合,因为你可以保持主体佔有画面一定大的比例,同时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而且景深控制的弹性很大,收小光圈可作深景深的拍摄,开大光圈以后,也有一定的浅景深以辅助突出主体。另外,根据原文作者所说,这个焦段亦为较接近人类眼睛的视觉透视 (等效43.7mm),所以其舒适的拍摄距离、弹性的景深处理与熟识的视觉透视,让这个焦段成为许多摄影师的爱好之一。
擅用这个焦段的摄影师:
●Peter Turnley – 35mm
●William Eggleston – 35mm
●Alec Soth – 8×10 的等效焦段
细节 (Detail ) — 50mm或以上
50mm以上的长焦段,其浅景深、疏落的背景都会引导观者的目光注视在主体之上。但相反,背景的资讯被大幅弱化,以至在选材拍摄方面需化上更多功夫;拍摄距离通常较远,亦不便摄影师与被摄主体的交流。
擅用这个焦段的摄影师:
●Jacob aue Sobol – 50mm
●Steve McCurry – 85mm 至 135mm
●Richard Avedon – 4×5 & 8×10 的等效焦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