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类易遭摄影大赛淘汰的作品
编者按: 这是小编在某论坛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帖子,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发帖人“舟戈”的原标题是《22类被<中国摄影报>摄影大赛淘汰的摄影作品》,其实,推而广之,这22条一样适用于其他“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摄影比赛。“舟戈”先生用自己的经验之谈造福广大摄友,22条之多也许有读者担心自己记不过来,其实简而化之,就是摄影人要有自己的角度与眼光,模仿只是一个过程,最终你学会拿起相机自由表达。
在阅读中,小编常常忍俊不禁,有一些总结太犀利太幽默,比如“姜健式的乡村环境肖像、宋朝式的矿工肖像、阿音式的蒙古族人像……”经典的东西好像容易烂大街,但是有句广告说得好,“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如果只有形似,没有内在的突破,那就只能永远追在人家屁股后面。
“舟戈”先生甚至还贴上自己的两张片子,现身说法,告诉大家诸如此类的作品就是遭遇PASS的命运。
想必大家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舟戈”先生的肺腑之言。
22类被<中国摄影报>摄影大赛淘汰的摄影作品
三十多年前,摄影对于中国百姓是很奢侈事,可能一千家人中才有一家人有很拙的照相机,有了照相机就可能莫得“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有照相机,又有暗房的人家更少,普遍是一两个月照完一个黑白胶卷,都照的是纪念像,或到此一游,最后又拿到像馆给钱冲洗……用那阵的眼光看,现在好多人照的相片,都可算当年省市级影展的获奖作品。
现在,有了数码相机,把世界第一的柯达公司都挤垮了,上亿人在耍(玩)照相机,上亿人在旅游……于是,啥子题材的摄影都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哪个照哪儿照得好,就有上万人去效仿;于是,就有了“22类被《中国摄影报》摄影大赛淘汰的作品”,甚至不管你照得有多好。
1、 元阳梯田、婺源宏村西递、壶口瀑布、滩涂;
2、大漠驼铃、草原骏马、安塞腰鼓、乡村戏台;
3、荷花、油菜花、胡杨林、大草甸子
4、把大自然拍成明信片的照片;
5、蹦蹦跳跳的照片——在鸟巢前跳、在**跳、在黄河边跳、在古老的小巷子跳、在浙江有光影效果的民居里跳;
6、纯粹招揽游客而举行的民俗活动的照片;
7、杀猪、杀羊、杀牛的照片:这次居然出现了一头活着的驴被活活塞进沸腾的大锅里的照片;
9、给老伴剪指甲、搓背的照片;
10、刻意表现老人皱纹或刻意拍摄孩子脸上鼻涕的照片;
11、姜健式的乡村环境肖像、宋朝式的矿工肖像、阿音式的蒙古族人像——如果你还不能有新的方法超越他们就可以暂时不拍;
12、恶俗的人体照片;
13、颜色调试过度的的照片;
14、制作过于粗糙的照片;
15、鱼眼、大广角、所谓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16、脏乱差的照片;
17、题材选择和形式表现过于艳俗、庸俗的照片;
18、已经在其他赛事上得过两次奖以上的照片;
19、一看就是一大堆人扎堆拍摄出来的照片——无论是纪实还是风光;
20、拍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摄影者扎堆进行拍摄活动的照片;
21、一个摄影者在一个地方拍摄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雷同照片;
22、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摄影者在同一个地方拍摄的雷同照片;
因为摄影艺术主张创新,哲人说,效仿与重复绝不是艺术。我早就撰文说过,摄影不是国营、集体企业,摄影是个体劳动,哪怕肩挑背磨;摄影只有互相学习技艺,没有二人四人八人的花轿;一个成功的构思,再到成功的创作是艰辛的,好多人就不劳而获,去一味效仿,实际是剽窃。
一个创新的成功的构思,是需要摄影家具有一定的内在修养,而且是方方面面的修养,同时也应有厚实的阅历……这方面,中国搞摄影的人,往往艺术修养都较薄弱。现在,摄影的成本主要是器材,于是就多产高产,一照就一筐一箩的照,又一筐一箩的倒出来——发上网……《中国摄影报》也做了一件好事,喊大家不要再去打群架。
话又转来,真是按那22类去注意,好像就没有好多题材可以拍了,不过不要担心,摄影家的眼睛是用来发现美的,不为人知的题材还有的是,你不为了参展、参赛,自己想拍啥子都可以,只要不去照搬效仿。
“舟戈”先生的言论引发了诸多摄影同好的讨论,其中,有一位名为“语之颜”的网友说:“我认为摄影除了爱好和勤奋这两个因素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要看一个人的灵性、悟性、修养以及运气了。其实,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贴两幅自己几年前在本市举办的国际摄影节期间在瓯江边拍到的场景。这个够壮观、够有说服力吧?呵呵,摄影也疯狂!他们拍风景,我就拍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