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梵·高不能说的秘密

张雨婷/文
2015年06月29日 10:36:1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梵·高作为19世纪最著名的西方艺术家,以其绽放的黄色、旋转的线条,瞬间引爆了我们的视觉神经,树立起难以磨灭的独特画风。而与其艺术生涯始终相伴、甚至最后因此丧命的精神疾病,更给其人其画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是梵·高逝世125周年,全球各地均在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梵·高感映大展”此时也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一波接一波的“梵·高热”之后,扪心自问,除了向日葵、星夜,除了割耳事件与精神疾病,我们还知道关于梵·高的哪些呢?

有关梵·高的写作材料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梵·高是西方艺术家中被谈论最多的焦点人物。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不会知道,谈论梵·高最多的人,不是评论家、不是画商,也不是研究专家,而恰恰是梵·高自己。梵·高身前留下了800多封信件,有和好友贝尔纳、高更的艺术观探讨,有给家人报平安的家书,还有给颜料供应商的订购单,不过最多的,是与弟弟提奥的通信往来。出乎我们意料,他不是一位沉默孤僻的天才画家,相反,他渴望与他人友好相处,也渴望得到友谊与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激荡,终因不敏于人事,只能止于言语。

《梵·高的秘密》这本小书,正是通过提取这数百封私人通信的敏感信息,试图发掘这位天才画家想要表达却未能说出口的“秘密”,给我们打开了窥探梵·高精彩的内心世界的一道缝隙。本书原题《一小时读懂梵·高》,是一系列丛书,围绕着梵·高的“内心抗争”、“爱情”与“金钱”的三大私密主题展开。“秘密”一经登陆美国亚马逊,便获大量读者追捧,登上畅销书名单。

“梵·高的内心抗争”将镜头对准了艺术家的一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工作和精神疾病所持的态度上。曾经的画廊经营工作使梵·高明知什么样的画作受公众欢迎、能卖得出去,但他却坚持描绘自认为纯正、真实的画作。艺术家常常不被同代人理解,需要作出牺牲,但很少有艺术家像文森特·梵·高那样厄运缠身。就像他在信中袒露的:“每个人的生命中下点雨是必须的。白昼黑暗而阴沉——那是千真万确的,不可能有别的样子,但我很好奇白昼黑暗而阴沉的天数有时候是不是太多了?”“梵·高的内心抗争”剖析了他在艺术家与普通人的两种矛盾人生中的挣扎。“梵·高与爱情”讲述的是四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或许读者可以想象得到,如梵·高那样的艺术家,所选择的女伴一定是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他偏爱更成熟的女性,总是与那些被视为不般配的女性坠入爱河。然而,他并非桀骜不驯的浪子,相反却对爱情与家庭十分渴望,甚至认为稳定温馨的家庭生活同自己的艺术实践密切关联,可以为自己提供体验不同情感的机会。“梵·高与金钱”聚焦于梵·高的财务状况。众所周知,艺术家生前几乎没能售出什么画作,他的书信始终贯穿着“贫穷”的主题。但又与通常我们理解的不同,梵·高的处境与众多同行相比,事实上是相当幸运的。不管从弟弟那里收到的钱有多少,他显然是由于自己的雄心壮志而一贫如洗。

《梵·高的秘密》全书文字量不大,正合着作者“一小时读懂梵·高”的意图。书虽小,却并非唾手可得,写作此类“快速阅读”书籍,最难的是对原始材料的科学性分类和准确把握。稍有不慎,便会形成“想象中的梵·高”,而非真实的梵·高,徒留那几百余封书信“但伤知音稀”了。除了对作者的文献功底近于严苛的要求外,高明的叙事手法也必不可少。梵·高虽只在世间待了短短37年,却历经荷兰布拉班特、海牙,布鲁塞尔,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法国南部阿尔勒、北部奥弗小镇等诸多地方,与印象派主要画家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高更等均有往来,创作了上千幅艺术作品,蕴含着密度极高的生命质量。娓娓道来式的亲切叙述,能让读者开卷一读再读,掩卷浮想联翩。

各类梵·高大展终有闭幕的一天,各类梵·高的纪念活动也都有结束的一天,唯有那些记录下来的故事和镶在画框里的艺术品,才能让对梵·高的兴趣和好奇延续下去、永无止境。

(张雨婷,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