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谈禅话美丑
“野狐谈禅”这是大学问家季羡林先生常爱自言的一句话,只是他不是什么野狐而是真人。我记得他老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真理并不是像人们认识的那样越辩越清,而常常是越辩越糊涂的。这有些真理到底存不存在的意思。
在这个人类已进入了一个没有禁区的时代里,孰美孰丑孰真孰假着实使人难辨,既然难辨,糊涂人在此说些糊涂话略表一下这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他们之间相关相连的关系。
人类对美在内心中多是向往的,认为它是所有事物好的象征,只是美好,常常是一种表象,但绝大数的人们是情愿和甘心接受的,哪怕美得有毒。而美好的表面深处,其实还潜藏着一个字,那就是善。美好之中有了善,才是真正的美好。
我想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它所传递的信息内中总离不开一个善字。在复杂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们总是努力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只为将这一美好的心愿不断地进行传递。非议总是有的,因为任何事物在自己发展的进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异化,而智慧的先贤为了保住它的根,留下它的脉,总是有选择地给走向未来的人们树立榜样,留下经典。总结因人祸而带给我们人类的种种灾难以此来提醒后来者,前方的路该怎样去走。
丑是复杂的,但它却是真实的。它与恶似乎带有连襟关系。丑会让人可厌,但它是灰色的。而恶是可恶的,在人身上出现他就是魔,是极致的,同样也是真实的。孟子曾用“几希”两字表述过人与禽兽之间的关系。荀子使用“性伪”论述过人与自然界万物有着怎样的不同。所以,以真为美这句话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可以这么说,若论真实,没有人能与禽兽相媲美,只是动物的真实,这是它的自然属性。当恶发生在普通的动物身上,人们会厌恶,会恐惧,但不会接受不了。但这种自然的恶发生在人身上时,作为人是无法接受的,我们有幸将自己修成了万物之灵的人类,感受着人类文明带来的温暖,如果人兽不分,而总将兽性作人性,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为人之性,岂不枉为人哉!
无论美与丑呈现给我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艺术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五经中的诗呈现给我们的是诸多不同的喜怒哀怨,是诗也是画。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见,无论怎样的表现形式,只要传递的是无邪,那就称得上美善了。可以说,真美的东西未必善,真善的东西一定是美的。只是美的不同罢了。但是美与丑是由人给设定的,而人又是这个世界最难形容的一种生物,他亦真亦幻,所以其大美在心而不在颜,因此真善的美才是真美。而真恶的美一定是丑陋的,炎凉的世界需要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