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梵影
山海之间,有佛国普陀山,山上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观音圣境”。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相对于四周的苍茫海天迥异“第一人间清净地”的祥和与安宁。山上10年工作,山上的风景,毛文佐先生于此显然有着更深的人文情怀。
面对风景,许多人在日常与精神之间无从选择,而毛文佐先生从容而精湛的叙述,刀笔之间质朴的意象生成致使日常的寺院亭塔有着丰富的精神指向,并使得他个人的情感有着丰富的禅悦意象。
而正是这种意象在给人以深刻的视觉体验之后感悟到普陀山与人内心的那分宁静与祥和;感悟到海天交际时越来越远处时间的流逝,感悟到佛、岛、人、景之间那生生不息的潮起潮落,也感悟到梵音涛声之间观音文化的静谧与神秘。
许多人对写实的追求往往止步于视觉风景真实的满足,而没有使画面中的造型因为表述了艺术家真切的现实体验与现实关怀而被赋予着一种极具意韵的“境”。而正是这“境”使得毛文佐先生的作品极富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是其艺术追求与精神品格的自觉,也是其创作与生活长期相遇的激荡,是他内心多年以来的深切感受的静静流露。油彩层层的视觉经验的背后是他那种朴素的和发自内心的宗教情怀,这种情怀的感动与叙说是他亦是诸多观众同样内心深处的需求。
他的作品往往寓局部的抽象于写实的意象之中,画面单纯而极富力度与美感。有宏大的叙述,有诗意的私语,也有宁静的禅悦之美;有浪花四溅扑打在礁石之上迸发出不可遏止的力量的激荡,也有铅华褪尽之后锈迹斑斑的沧桑;有如歌般的潮水轻漫沙滩的温馨,更有清风明月下宁静的梵呗声声。作品的角度、造型、情感、意象的平衡与把握完善地融合在一起而使他的画面流露出真切的现实体验的升华和升华后真切的现实体验。
毛文佐先生爽直而随和,生性淳朴而明朗。快乐时的快乐,激动时的激动都显示着那种不加修饰的真实与坦荡,一种健康的本真的内在气质的直接流露。
数十年,涛声禅影,一如他的作品,如见他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