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我收藏的几件竹刻扇骨书画扇

2014年10月16日 10:29: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三、“二仲”款竹刻扇骨

我收藏的“二仲”款竹刻扇骨,形制为古方头九五(9.5市寸)十六方。该扇骨两边大骨上以留青沙地刻竹摹刻刀布钱币和钟鼎文字。所谓“留青”刻竹,按金绍坊(西厓)《刻竹小言》记述:“留青乃用竹之青筠(竹子的青皮)留作微微高起之花纹,而以去筠之竹肌为地。竹筠洁如玉,竹肌有丝纹。竹筠色浅年久呈微黄,竹肌则年愈久而色愈深。盖利用质地及色泽之差异分为纹与地也。”而“沙地”,即是在去筠的竹肌上刻满似沙粒状作地。在该扇骨一边刻面的下部以留青作一椭圆形印章,印文以阴刻“二仲”,另一边的下部以留青作一方形印章,印文以阴刻“刊(刻)”,以为竹刻作者在作品上留的款识。(图一为该扇骨拓片)

有关我将“二仲”款竹刻扇骨鉴定为出自近代篆刻家丁二仲之手,其依据是什么?这就还得从丁二仲其人其艺说起。

丁二仲(1865—1935),名尚庾,字二仲,一说为江苏南通人,其实他是河北潞河(今北京市通县以下白河)人。有《潞河丁二仲印存》一册可证(见陈玉堂编《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续编)》)。丁氏善书画,工刻印,兼工刻竹,尤擅从事鼻烟壶内画。早年居北京,即以画鼻烟壶谋生,后定居南京。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授课。丁氏于篆刻善“以切刀仿汉印,亦经常结合大篆书体治印,破碎一任自然,不事修饰,是其特点。作品在南京得到很高评价。”如曾刻有“历史博物馆藏”“徐世昌印”“大总统章”诸印。虽其作品的影响不大,但其创作形式,还有参考价值。因此,上海书画出版社于1984年5月在《现代篆刻选辑(五)》将丁尚庾(二仲)、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谢光(1884—1963,字磊明)三家合为一辑。我便是鉴于选辑中所收丁二仲的印章(共二十五方,边款署名均作“二仲”)的篆书的风貌,及运刀的风格,与“二仲”款竹刻扇骨上所摹刻的钟鼎文字的风格完全相同,因此可以证明它确是近代篆刻家丁二仲的竹刻作品。加上八年前,我在《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2006年9月13日第八版)读到北京张寿江先生的《丁二仲雕刻的竹扇骨》一文,同时见到了随文附刊的刻竹扇骨图片。由于文中在记述藏品中,把刻竹扇骨的包浆(红黄色)、题材内容(山水图)、刻法(留青)、款识(“丁氏印”、“二仲章”两印)都作了介绍,我再对照附图后认为北京张先生所收藏的这件刻竹扇骨应该是出自丁二仲(尚庾)之手。同时也就证实了我以前的鉴定是正确无误的。

二十余年前,我与上海老画家曹用平先生(1922年生,江苏南通人)由文字缘而结为忘年交。事由为当年曹老为他的老师王个簃先生编撰《王个簃艺术年表》,而我为《年表》部分内容作了增补而订交。曹老善画藤本花卉,在海上画坛有“曹紫藤”之誉,这从他为我画的《紫绶迎风》扇面(见图二)中便可见得“于苍劲雄健中能寓婀娜多姿”的一些特色。由于当时我根据《现代篆刻选辑(五)》“作者丁尚庾简介”称丁为江苏南通人,所以就把曹老《紫绶迎风》扇面装配了所藏“二仲”款竹刻扇骨,成为我十分珍爱的藏品。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