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全集”较为普遍
2014年05月19日 14:07:0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在世的画家出全集还不是太多,而“疑似全集”已经比较普遍。我为什么说是“疑似全集”呢?厚厚的几大本,身体稍弱者或许扛不动。为了增加画册的厚度,其中与画家有关的资料应有尽有,从童年的照片、中学的菜饭票、大学下乡的火车票,到文代会的代表证等等不一,琳琅满目,自己给自己梳理半天,最后作品除了在当代可以赚点钱以外,其他真没有供未来研究的必要。假如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想到未来这些“疑似全集”的用处的话,估计未来的社会学家会以此为文本,研究这个时代的社会现象——那个不远的年代,画家为什么急着给自己总结?我也试着想过,用如此大的财力和物力的意义:第一,画家强大的历史使命感,问题是历史的书写不是有使命感就行的;第二,画家自己不自信,先编个疑似全集,让它既成事实,问题是既成事实也不一定就是历史;第三,盲目的艺术品市场的利益驱使;估计第三种可能性比较大。为什么全集的编辑如书写历史一样要留给未来?隔代修史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究竟这位画家留给历史什么意义?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花自己的钱关你什么事?”我会小声说:“为造纸张而伐去的森林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印一套扛也扛不动的“疑似全集”,就会砍掉一片森林,市场的诱惑总让我们失去理智,做一些有悖常理的事。其实隔代修史的好处就是,假如真有值得为之编全集的画家个体,由时间的力量去芜存精,我们的选择和取舍会更加清晰,留下更为值得传承的作品。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