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2013年3月,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龙瑞山水画课题班开始实践教学,与其他各种形式的学习班不同,这个课题班侧重于“研究”。希望在研究中着力提高学员们对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认识和创作能力。所以,学习期限也比一般的研修班要长,学期是4年。并且,在龙瑞和笔者作为导师之外,还聘请了文化学者王鲁湘为学术主持。全班学员共17位,是通过导师严格筛选的,来自全国各地。是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继凤凰岭书院之后,又开设的学制长、学员优的课题研究班。算是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凤凰岭书院多年来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基础上,又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教学探索,以贯彻龙瑞提出的“正本清源,贴近文脉”艺术精神宗旨,以师徒传授为方式,以学术研究为目标,以国学修养为根基,以弘扬中国山水画精神为准绳,培养有人文精神、国学素养、文化自觉、艺术自信的优秀山水画家。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博大的文化精神。要画好山水画,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由技进道是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人格修养。当下有些画家,缺失了应有的文化能力,基本功不扎实,没有驾驭笔墨、经营丘壑的襟怀。画出的“山水画”往往只是风景画。我们要做的是从根源上回归山水,回归笔墨,真正体现中国山水画精神的艺术魅力。
“正本清源”,是中国文化的“本”和“源”的问题,“本”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源”就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源泉,“正”就是把不好的东西去掉。“贴近文脉”就是“以文载道”,贴近中国文化的脉络,这就是中国画艺术的核心。经过近一年的教学,按照课程安排,分别进行了传统经典临摹、写生、创作等课程。具体教学中,龙瑞、王鲁湘作为导师和学术主持之外,还邀程大利、刘曦林、汤立等,主要是为了这次课题班的专题性研究,深入梳理课题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探索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绩。研讨会期间,老师们检阅、观摩了学员们近期创作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和赞誉,并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作品的构图变化少,格式化太多;第二,作品的意境少,文化缺失太多;第三,写意精神少,制作性太多。这几个现象在课题班较为突出,也是当下中国画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如王鲁湘提出的:从中国哲学、儒、释、道中建立中国山水画家的文化人格。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观、美学观、人生价值观,从而提高画家的综合素质修养,才能心昭意明。
提高综合素质修养是画家一生所追求的课题,学习班之所以设置4年的教学,首先是希望学员们“慢下来,沉下去”练好基本功。短训班学员们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可是结业回去后不久,就又返回了原点,鉴于这种情况,避免反弹,所以才办4年。中国画是“静”而“慢”的艺术,重过程,重修炼,短期没有巩固性,就不能深入下去。我提出了4句话:“提高认识,夯实基础,针对问题,集中研究。”提高认识,首先要求学习中要端正态度。对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应该怎么画?与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临摹?为什么要写生?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练书法等等一系列的基础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按照中国画的法理、法则、规律去认真地研修,才能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中国画重在基础,读书、书法、临摹、写生等,这些都是基本功。我们在基础方面抓得比较严,从一点、一画、一笔开始训练。现在来看,学员的作品出现的图式太统一、意境缺乏、虚实处理不好、书法基础弱、题款不讲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要认真地做些梳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靠集体的智慧,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氛围,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要做成一件事容易,做好一件事就非常难,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用智慧去寻觅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只要找到了正确的主攻方向,成绩就指日可待。
针对到具体的学习上,我还提出“十八字诀”是:习传统、重书法、多读书、勤写生、造意境、修禅心。我认为,这“十八字诀”是一个画家一生必修之课,提高认识,夯实基础,求正、求实,求质。画好画先做君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画家。我要求中国画创作“首立意,重主体;次布局,重结构;巧皴擦,重点染;抟虚实,重阴阳;入情趣,重意境;生气韵,重笔墨;设色彩,重留白;慎款印,重收拾”。这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些基本法则和规律。当代美术界也确实有些乱象,我们美术馆、书院就是在逐步为其“扶正保胎”。有句话叫“笔墨当随时代”,从表面上看,似乎“传统”与“现代”是矛盾的,我认为,学习传统不是为了“复古”,就像我们学习古典诗词,不要非去当“老学究”一样。把传统精髓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让“华夏气象,穷天人之气,通古今之变”永存。有“新”就有“旧”,“新”从“旧”中来,“新”在“旧”的基础上发展,造就中国画千年辉煌。
文/张培武(作者为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馆长、龙瑞山水画课题班执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