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真源无味 真水无香

2014年01月20日 11:30:4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日常,被我们所忽视的事物实在不少,“平流白日无人爱,桥上闲行若个知。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唐·李涉《题水月台》)美,从来不缺,缺的只是发现、发掘。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透器·透气——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就是一趟玻璃艺术的发掘之旅,同时,也是一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山之旅。此次展览活动除了作品展,同时还将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会,通过玻璃艺术创作、理论、教学和境遇等问题的探讨,寻找当代高等教育玻璃艺术的发展之路;研讨会的议题为:当代玻璃艺术的高等艺术教学、当代玻璃艺术的创作、当代玻璃艺术的境遇、玻璃艺术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为了较全面展示国内外当代玻璃艺术的学术风貌,主办方成立了由中外资深玻璃艺术家、学科负责人和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参展艺术家的推荐与评选工作。与此同时,策展和组织者团队也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而“闭门造车”的狭隘观念是不可取的。基于此,该展聚集了国内外30位着名玻璃艺术家,不同品类近100件新作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向观众展示。其中国外部分参展的国际名家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国内部分参展艺术家主要有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这次参展玻璃艺术作品呈现了实验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倡导原创精神,这一玻璃艺术群体,和而不同,视野开阔,各持风格,彰显了个人执着的学术追求,凸显了时代文化的风貌。

展览的主题为“透器·透气”, 不仅同音,且契合玻璃艺术的材质属性及手工造物思想,意指对问题根性的发问,旨在通过物和精神层面展开思考,并对玻璃艺术进行深度的解读和透析。“透”具有透明、透析、透彻等多重含义,这一特殊文字契合玻璃材质属性的表述,同时指向哲学层面。“器”关乎人的生活,伴随人的一生,先贤在《易·系辞上》有过详实的论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出了两者的差异,明示了古老哲学对根源性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从某种角度而言,对方法思维和具体器物间的纷争,即形而上和形而下之辩论,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们一生的命题。而“气”与人的性命攸关,也与自然景物和手工造物休戚相关,古人云天地有气,风云辗转,四时更替。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也描述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朴素的东方工艺造物观,仍活用至今。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世纪,同时孕育着创生和机遇。中国社会文化及宏观发展目标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研究,亟待从时代文化的层面去加以关注和激活。从特定角度而言,“透器·透气——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是玻璃古老传统手工艺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新演绎,同时,也是通过艺术家的文化视角,对玻璃艺术的根源进行一次全新审视和阐述。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从策划酝酿到开幕,经历近一年多时间,学科团队组织举办这一高端学术展览及论坛,旨在搭建玻璃艺术高规格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展览研讨,不同思想的碰撞,建构国际玻璃艺术互动共生的桥梁,挖掘玻璃手工文化资源,共同探索未来玻璃艺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以开放的视野、包容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审视中国玻璃艺术教育及其学术前沿相关问题。在今日多元文化的时代境遇中,如何正本清源激活手工文化资源?如何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如何回到自身的时空经纬中确立自我价值?以及如何运用学人智性的思维方式去解开玻璃手工文化的内核?在多元文化的相互包容、和平发展的国际格局下,又如何在当代艺术潮流中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并形成具有各自文化特色的当代玻璃艺术?我想艺术家们的策略各不相同,对于主题的阐述各有其表,其意涵清透而深远。通过相同的问题、相似的处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当代学术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相信,可以得出有利于玻璃艺术交流与发展的若干思路和结论,寻找症结,拟定方法,寻求解决困扰当代玻璃艺术发展之瓶颈,并积极推进世界民族手工文化“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共同繁荣的格局。

东西方的文化层面确实存在着差异,但相互间有冲击更有互补。历史证明包融并蓄、百花齐放是社会繁荣昌盛的先决条件,不论经济也好,文化艺术也罢,大抵如此。史伯(西周思想家)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因此“和”能生生不息,“同”则缺乏持续发展。所以多元文化的保护相当重要,也是刻不容缓。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对21世纪文明冲突的预测结果是:“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普世的文明,有的只是一个包含不同文明的世界,而其中的每一个文明都得学习与其他文明共存。”(《文明的冲突》)

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一个热点,民族文化渐渐成为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政治经济趋于多元的格局中,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包容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在中国杭州举办的首个学院倡导的、高规格的国际性玻璃艺术展,主办者充分认识到,通过展览这个媒介,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让东西方文化相互取长补短,互为借鉴。诚如明人张源语:“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茶录·品泉》)拟藉该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建构起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览平台,有序推进中国当代玻璃艺术教育和创作研究的健康发展。

玻璃艺术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藉此契机,期待世界各地的玻璃艺术家都能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传承重任,创作出玻璃艺术所独有的时代旋律。

文/周武
2013年初冬 杭州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