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藏家的“实力成长”
最近,美国《现代画家》杂志评选出艺术界50位最着名的收藏家,其中罗宾·安东尼奥年仅36岁,为菲律宾最重要的收藏家。这位世纪房产公司(Century Properties)常务董事之子的现、当代蓝筹股艺术收藏,抵得上一座小型美术馆,有毕加索、弗兰西斯·培根、威廉姆·德库宁、安迪·沃霍尔、马克·罗斯科、村上隆、理查德·普林斯等大师之作。如今,安东尼奥也是活跃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亚洲藏家。
我国目前被认为是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品市场之一,影响着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走势,有资料称收藏者达7000万,但在这份50人的名单里,我们不见中国藏家的身影,更遑论中国年轻藏家的姓名。
尽管这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深度调整”,但每年春秋两季的大拍,在北京、香港、杭州等大型拍卖会,领牌者云集。在现场或通过电视、网络画面,我们能看到其中与会、帮助举牌者有相当多的年轻面孔,年轻佳丽和西装革履的男士,但真正背后的“东家”为青年藏家的并不是很多。虽然我们国家不缺乏“富二代”、年轻的个体创业财富积累者、有投资意识的文化精英、痴迷的艺术经纪人……但他们往往各有侧重,而非各自齐备投资的几个基本要素,因而,带着“实力”扎入拍场的,依然是凤毛麟角。
笔者以为,无论是眼下的艺术品市场的起起伏伏还是“不景气”中,急需要青年藏家的加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乃至长期以往,艺术品市场都需要新引擎,重要源泉、动力,就是来自青年藏家的“实力成长”。
青年是未来的期望,也是藏市不竭活力、新型动力、增长潜力的保证。
更多青年藏家入世,当有一种生机、锐气和“狠劲”在。艺术品市场存在,就自然有各种群体、年龄段的人进入其中,其中也包括年轻爱好者、投资者。特别是当前国家鼓励文化大发展,传统文化“以古为新”,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同时,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文化交流、市场投资意识也在增强,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但这些还不够,还必须涌现更多的有个性、有特色的青年藏家。他们必须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内艺术市场、收藏文化引领中有更大的影响力。他们在书画、古玩、家具、杂件等各类细化专题收藏中,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的还成为“一时之选”,成为一种新的导向。青年藏家与过去老一辈藏家相比,尽管有一些“重叠的理念”,但须有新开拓的领域、境界。比如,对于“捡漏”的认识,当年老一辈藏家看待“捡漏”,是花三瓜两枣的钱买到值大钱的东西,在行内被戏称“吃仙丹”;年轻藏家没赶上那个时期,但也不气馁,认为“收藏没有迟到者”。他们认为,在今日知识爆炸、资讯呈几何级增长、信息近乎通透的时代,那种原来靠“信息不对称”的“捡漏”早已过去。眼下他们看待的“捡漏”,那就是以自己的艺术眼光、资金实力、灵活机智的市场穿插应变能力,去捡预期、捡机遇、捡未来。
放眼国内,鉴于有“实力”的青年藏家还属凤毛麟角,欲使青年藏家更快地凸现,闯出一片天地,展现一派气势,笔者认为,须强化他们三个主要方面的“实力成长”:
一、 必须更“独”地蒙养传统文化累积;更“毒”地强化当代艺术审美眼光。
文化和审美眼光的培育,既靠先天禀赋、悟性,但作为藏家而非艺术创作者,则更赖于后天的学习、感悟、思考。有些青年藏家虽天资并非一流,在孩提、少年时代,也无家庭的熏陶,古诗词、书法绘画等童子功缺乏,但他们对艺术发生了兴趣后,会通过自觉看书、向前辈请教、常去看画展、进博物馆甚至到艺术学院去进修,如此逐日厚积、蒙养、训练,日日更新,打磨出一个传统文化充盈、对艺术感悟敏锐的自己。通过这个过程,逐渐炼出“独”一个自己,掌握识宝的“独”一份真经。同时,在这种累积和训练中,也能让自己对当代艺术锤炼出一种很“毒”的审美眼光。在具备了这些素质之后,青年藏家们杀入画廊、古玩店、拍卖市场,便有一份“狠”劲,一种特质,一张不可让人小觑的鲜明独特面孔。
二、必须有坚定的投资信心,蓄起资金充裕的水库。
除非作为友朋、同道间的赠送,如今的艺术品,已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蕴藉着艺术和文化之“虚”的含金,但它同时又是物,在市场上获取,必须以金钱或者对方首肯的物品来交换,有商品属性。特别是近些年来,拍卖公司在中国异常繁荣,一个个创纪录、虚虚实实的拍卖价格,吊足了将艺术品作为投资项目者的胃口。由此,青年藏家欲闯拍卖场、大画廊、古玩店,必须有坚实、充裕的资金作为后盾。以藏养藏需要资金,只收不卖更是如此。即便一般的爱好者,买点字画古玩,也必须是家里的闲钱。而且,青年藏家欲“藏”出自己的“品牌”,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心,持续的热情。收藏的过程至少要以年计,而非今天将藏品捣腾来,明天就进行换手。同时,对自己已经收罗到手的藏品,必须加以研究。有的青年藏家有自己办的企业博物馆、艺术陈列馆,在展示的同时增强影响力。作为投资,他们也应以中长线、以艺术、文化的眼光来定位、估值自己的藏品,如此,自己的收藏品牌影响力必会与日俱增。如今,诸多“富二代”、演艺界年轻明星、海归或高学历的自主创业者、文化艺术品机构的青年才俊……他们已囤积相当宽阔而深厚的资金水池。如果他们以综合素质进军艺术品行业,必将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必须有完备市场意识,将“大”和“小”融通。
今日艺术品市场,较一二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社会环境、投资意识、文化语境等生态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已非谁都可以搏击一番。但青年藏家在克服经验不足之后,有他们的“后发优势”在。他们敏锐、机警又大胆,肯学、勤跑码头又目光前瞻。他们一进入藏市,就站在一个高素质、高起点上,不迷信一夜暴富,不道听途说,不相信随意就能“捡大漏”的神话,文化观念、市场意识也较传统藏家更健全完备。比如他们不但精研单个艺术品的“小”,而且在收藏、投资过程中,甚至还研究艺术品所处的政治氛围、国内外经济、审美趣味、时尚风潮等“大”。“小”、“大”融通、合一,天时地利人和,仍会“捡到大漏”。特别是对当代艺术、前卫艺术,他们可能较传统藏家更能接受和快速领悟,具有与时代“同呼吸”的体味和理解,同时对于当代艺术的国际趋势具有更高的认知度。由此,他们就能有成为当代艺术家的拥趸和托举手,而目前,不客气地说,包括北京宋庄艺术区5000名艺术家在内,他们大都并没有特别重视青年藏家的潜力,而依然在心里期待着尤伦斯等老外及山西、浙江等各类成功商人、富豪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前来垂青。
如今的艺术品已高度市场化,其起伏波动,当由“市场说了算”。但“收藏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因而不仅仅是个人、一个小圈子里的事。我们知道,“市场要素”的一些新变化,也会产生新的导向结果,并从“圈子内”逐渐化开,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风向。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在大力鼓励文化发展,出台文化产业新政策时,也必要出台一些“延伸政策”:对弘扬、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青年藏家,予以呵护、扶持;文化机构和拍卖公司也应该多策划组织一些青年藏家参与的活动,甚至可以举办青年藏家与当代艺术家联谊的论坛、沙龙和专题拍卖;世界华人收藏大会在筹备、举行时,也可多发现、邀请青年藏家参加,让他们多“露脸”,增加人脉,增添人气;报刊电视、新型媒体,也可以开辟栏目、频道,给予青年藏家以“话语权”,形成舆论场,多关注、引导他们的“实力成长”。因为,青年藏家是藏市的一个新引擎,支撑点,也是藏市的未来。
文/徐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