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书院沿革
本文所属专题:清晖书院艺术专栏
1587年,由知府蒋以忠在广府城东北角始建,当时名为荷花馆。而后由知府刘芳誉增建宛在亭、香远堂、漪楼。
1640年,知府欧阳主生建问意阁、君子亭、真武阁、帝君祠,修香远堂、改漪楼为兰若。
1669年,荷花馆毁于大水。
1672年,知府刘光荣、何玉如,知县朱世伟在原址重建荷花馆。
1716年,知府王嗣衍修葺。创学于省耕堂之西,匾额为莲花书院。改亭吸芳。
1731年,知府李梅宾重修。
1741年,知府任宏业重修,改名为清晖书院。取谢灵运“山水含清晖”句。
1743年,知府吴谷建东西斋舍。
1794年,洛河涨溢,基构倾颓。
1788年,知府徐粮重修并洼城濠。栽莲藕。筹捐经费二十属向有太守公费银岁八百两,捐入书院,仍责按季解府,作为延师课士等费,课取生员。为书院邀清名师,聘北平王荔园主讲数年。一时英俊皆从之游,文之风蒸渐有起色。
1815年,知府张拙山聘钱塘郑念桥为书院主讲。
1858年,知府史策先将护城河划归书院。
1859年,知府王启曾,挑濠池,大兴鱼藕之利,以每年所收租价为书院岁修义学各费。每年河利初租三四百千至八百千不等。
1864年,大顺广道祝公堪捐助经费银1600两,添设举人课,增加生童膏奖、乡会津贴。
1868年,知府杨毓楠郡人武汝清筹款,一律重修。1869年复建院西朱衣楼。
1870—1871年,书院旧有地一顷十五亩零,经郡绅武汝清由生息余款添购苇地五十四亩零,岁收租京钱三百余千作为书院经费。对书院田地收租、河务、树木、鱼鸟、环境、财物、奖金等管理明列十条章程,通过官府纳为法规。
1875年,添设乡会试。前三个月山长加课。生员额取十名,举人额取三名。
1891年,知府吴中彦筹捐经费添设举贡生童诗赋课。1892年筹捐乡试津贴,知府捐银五百两,永年知县余效衡捐银二百两,永年绅士捐银三百两,发商生息,归值年绅士经理,三年得息三百六十两,为府学、永年县县学生贡等宾兴费。
自1894年起,每年租京钱一千二百串,作为书院岁修等费。义学六处。
1899年,戊戌变法改革学制,改名为广平中学。
1919年,因水患广平中学迁入城内,改名为省立第十三中学。
1941年,清晖书院被日伪拆除,成为废墟。
1998年10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袁梅秀倡导成立书画院,同年12月,清晖书画院成立,在民政部门注册。
2002年初,名誉院长袁梅秀倡议在县城建造书画院。蒙社会各界鼎力相助,7月书院动工,12月首期工程竣工。院内建有办公区、景区和展览厅三大部分。其中初日轩珍藏着永年的部分明清碑刻;碑廊镶嵌着从古到今着名书画作品碑刻130余块。县文保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 12月并名清晖书院,在民政部门注册。书院重兴,四年多时间,发展院士近千人,遍及15个省市。全国着名书画家刘艺、权希军、雷正民、康庄、马振声、朱理存、冯大中、于志学、陶佛锡、张鸿飞、姚小尧,县内知名人士刘治平、余志民、刘诗奇、李春荣、张福春、朱伦、郝永平、宋志民、李一平等先后为清晖书(画)院顾问,提高了书院知名度。
2003年4月,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旭宇为书院名誉院长。同年8月清晖书(画)院二期动工,12月竣工。
2006年12月清晖书(画)院三期竣工。
清晖书(画)院,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书画艺术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收集和整理了我县大量的文化艺术遗产,不断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普及和提高书画艺术,着力培育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波澜壮阔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