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青年女画家杜若兰:为天津巴黎搭起一座艺术桥
本文所属专题:艺术家杜若兰艺术专栏
嘉宾:杜若兰,旅法青年艺术家,徐悲鸿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华人实力书画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会员 。
简介: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获五年制本科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作为交换生,公派赴法国土伦美术学院留学一年。2007年—2010年自费赴法国进修语言并在布雷斯特市国立美术学院进修现代艺术,游学法国及欧洲艺术。2011年在法国肯佩尔市jack jumbour陶艺工作室担任艺术助理,并进行本人陶艺作品展示。现定居法国布雷斯特市,研习油画、中国画,探索中西方绘画融合之路,作品曾在concameau市C.TILLY画廊、肯佩尔商学院展示。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的这几幅系列油画《韵律·布列塔尼》,注重画面大的动感和节奏,在细节上没有过多的刻画,是不是受到中国写意画的启示?
[杜若兰]:布列塔尼在法国的西部,临海,与英国遥遥相对。这里风景幽美,流动感很强,碧蓝清澈的大海、粗犷壮伟的花岗岩、平坦洁净的沙滩、安详纯朴的小镇,我觉得是个非常适合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地方。凡高 、高更等都曾在这里生活过。特别是高更,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在布列塔尼地区的一个叫阿凡桥的小镇度过的,我还特意游历他的故居。对我而言这里到处是艺术前辈的足迹,处处是灵性。所以我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刚才提到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流动感很强景致,而中国写意画中对意境的渲染、对表现形式的概括,确实给了我很多启示。总而言之,这是中国写意画给了我创作形式上的裨益,通过油画这一媒介,以意象的手法来表现我印象当中的布列塔尼的风土人情。
[中国网·滨海高新]:一百多年前,随着西方的宗教一进入我国的油画、水彩画等画种,现在都已经被我们接受和发展。您觉得将来我国的传统绘画也会被西方接受,并成为一个主要的画种吗?
[杜若兰]:我想一定会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发展了,强大了。人们在关注它的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会关注它的文化艺术。比如当年美国的波普艺术,以及当时那一批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对那个时代艺术的影响。当然,这还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对外宣传和交流。尤其是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艺术家,更有责任和义务多作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我觉得现在在法国已经有一部分人相当关注中国画了。比如,2012 年我参加了肯佩尔中法文化协会组织的中国春节文化交流活动。我现场表演书法和中国写意画,引起了很多法国人的注意。笔墨是中国写意画的主要特征,一幅画里笔和墨如同骨肉,不可分离,它本身就是多方面艺术修养渗透、补充而成的综合艺术,所以法国人就对水墨画特别好奇,并且懂得欣赏。在和法国朋友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对他们而言,这种水、墨、纸融合的艺术,充满了东方的神秘。当然,除了新奇感的成分以外,已经有一些人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位当时在场的法国青年对我说,他是学建筑的,他很喜欢中国画的墨韵,他都是用中国的墨来画建筑图。再如,我结识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研习中国画已经十六年了。她住在外省,但在这十几年间,风雨无阻,开车去巴黎她的中国老师家学习国画。我看过她的作品,还是相当意思的。就是她举手投足间也还是挺有中国范儿的。她穿中式衣服,来过中国的云南、山西。近几年还办了几次个人中国画作品展。在她的画展上我还给她留了言,我说“你和我都是一座桥”。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随着主观描写的增加,从塑造形象的写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浑成发机趣,进而又产生了表现画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题内容的“写意”。但是无论是表现具体形象的神、意,或是为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和画中主题的“写意”,其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
旅法青年女画家杜若兰做客中国网·滨海高新
杜若兰在中法文化年活动期间演绎中国书法艺术
杜若兰在中法文化年活动期间演绎中国书法艺术